多尔衮为什么不废掉福临自己当皇帝呢?
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如局外人遥望那些昔日的故事,那些曾经的英雄豪杰如今已化为尘土。他们的传奇依然在我们心中激荡。“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让我们跟随风趣网的小编,一起走进多尔衮的世界,探寻他的历史轨迹。
多尔衮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他始终怀揣着皇帝的梦想,却未曾急于求成。他徐徐图之,逐步向皇帝的位置靠近。正当他离皇帝的宝座仅差一步之遥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个玩笑,年仅三十九的他突然离世。或许,多尔衮注定缺少那份真正的皇命。
多尔衮的辉煌成就无法忽视。在大清国,一切政务均有多尔衮做主,他的权力甚至超过皇帝。他随意罢免和提升朝中的官员,下达的命令也一律称诏下旨。他甚至让诸王、贝勒、贝子、公等每日在摄政王府听候差遣。可以说,此时的多尔衮已经形同皇帝,只是缺少一个皇帝的名头。
多尔衮是满清定鼎中原的最大功臣。他的足智多谋,使得满清能以数万人统治数亿中原子民。若无他,满清难以入主中原,也无法成就日后的大清帝国。这样一个功劳卓著的人,为何不自立为帝,废掉福临呢?
其实,多尔衮并非不想废掉福临,只是在南有南明,北有大顺和大西等强敌的注视下,他不能立刻行动。如果这样做,只会让满清陷入混乱,甚至可能导致满清的灭亡。多尔衮选择徐徐图之,一步步走向皇帝的宝座。
1643年,多尔衮在六旗不支持自己当皇帝的情况下,同意了两黄旗所提的由福临登基为帝的建议。他退让一步,作为辅政大臣,与济尔哈朗一起总理满政。他的地位已经开始凌驾于其他满清王爷之上。
1645年,多尔衮因灭南明而被晋升为皇叔父摄政王。此时的他已经具备了皇帝的实权。他的一举一动都显示着超然的地位。上朝时,他可在午门内任意一地下桥,诸王和其他王公贵族们则只能在午门外下桥。
1646年,多尔衮拿到了皇帝玉玺,几乎可以决定朝中的任何事情。他开始成为了满清朝堂最有权势的人物,满清也正式进入了“多尔衮时代”。
到了1648年,多尔衮消除了所有朝中对自己的威胁后,“为所欲为”的时代来临。他逼迫顺治帝晋封自己为皇父摄政王,采用了皇帝才能使用的所有仪仗、卫队等事物。所有朝中事物都无需再向顺治帝禀报,多尔衮成为了真正的决策者。他所下的命令都可以称诏下旨。所有的诸王、贝勒、贝子、公等王公贵族都只需前往多尔衮的摄政王府候命。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多尔衮就是真正的皇帝,而顺治帝只是一个傀儡。
到了1650年,多尔衮开始为自己的夺位行动正名。他追尊自己的生母太祖妃乌喇纳拉氏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以此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这些举动为他后来可能的夺位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可以说当时的多尔衮只差临门一脚便可以坐上皇帝的宝座了。然而命运弄人天不假年他最终未能如愿以偿令人不禁扼腕叹息。多尔衮,这位曾有机会成为皇帝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令人深思的故事。正当他准备踏上皇座的那一步时,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一次古北口的中,他不幸坠马受伤,最终在喀喇城外离世,享年三十九岁。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多尔衮的帝梦瞬间破灭,也使得顺治帝得以躲过了一劫,顺利亲政。
多尔衮的离世,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短暂而灿烂。他生前的所有努力,似乎都在那一瞬间失去了价值。他所获得的荣誉和地位,也随着他的逝去而烟消云散。他的亲信们被清算,他生前所得到的所有殊荣全部被剥夺,甚至连他的坟墓都被挖掘。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不禁感叹:多尔衮的命运何其不公!
回顾多尔衮的一生,他并非没有野心,也并非没有能力。从一开始,他就为自己登上皇帝的位置做准备,一直在默默地行动。他的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命运似乎总是在和他开玩笑。就在他即将迈出那一步时,却遭遇了这样的不幸。
或许,多尔衮的离世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他无需再为争夺皇位而费心费力,也无需再面对世人的指责和猜疑。他的离世,让顺治帝得以稳固政权,也让清朝避免了可能的动荡。虽然他没有成为皇帝,但他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他的故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也让人们对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说多尔衮不废掉福临自己当皇帝是品德高尚,或是无奈之举,都不尽准确。他的一生,都在为梦想而努力,只是在即将实现梦想的时候,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玩笑。而他的离世,也让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这一切的一切,都只能让人感叹:多尔衮的命运,真是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