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打赢了关羽,为何后世的名声却不好呢?
在汉末三国的乱世风云中,群雄逐鹿,谋士武将纷纷崭露头角。在这群英雄中,有一位武将却饱受争议,他即是吕蒙。尽管他作战勇猛,文武双全,却被人称作妖魔,甚至在明末思想家李贽的口中,他更是被赋予了恶魔的标签。那么,吕蒙为何会成为人们口中的妖魔?他又做了哪些事情,导致这样的评价呢?
吕蒙,字子明,出身并不高贵,但心气高远。年轻时的他就深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他身材伟岸,勇猛善战,却因读书少而被人轻视,被冠以“粗鄙武将”的称号。吕蒙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开始勤奋读书,不断充实自己。
在孙权的开导下,吕蒙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勤奋攻读,手不释卷。一次偶然的机会,吕蒙在鲁肃面前展示了他的学识和兵法,让鲁肃对他刮目相看。鲁肃的推荐,加上吕蒙个人的能力和高情商,使他官运亨通,一路高升至左护军、虎威将军、南郡太守。
公元217年,鲁肃去世,吕蒙成为代理都督,驻守陆口。刘备在汉中大破曹操,威震华夏,蜀国达到顶峰。关羽所在的位置与吕蒙所在的位置紧密相邻,再加上刘备借东吴荆州不还的恩怨,蜀国和吴国的战争一触即发。
吕蒙早就有了灭掉关羽的想法,他与孙权共同制定了战略计划。他通过各种手段讨好关羽,示之以弱,为日后的偷袭做准备。关羽一向骄傲,吕蒙的假意臣服和各种马屁攻势,让关羽放松警惕。吕蒙却在背后开展了一系列偷袭计划,白衣渡江,先后引诱傅士仁等投降。江陵失守后,关羽的家属被抓走,百姓得到安抚。随后,吕蒙采取瓦解斗志的方式打败关羽父子。关羽最终败走麦城被杀身亡。这场战斗成为了三国历史上最惨痛的一场战役之一。
然而吕蒙的风评很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三国演义》中对蜀汉正统的宣扬这部小说拥刘贬曹淡化吴国所以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都觉得吴国不是正统比起吴国的胜利人们更倾向于蜀国的胜利其次关羽是忠义的化身关羽已经成为了忠义的代名词吕蒙击败他自然会引发无数关羽粉丝的愤恨最后吕蒙的获胜方式并不道义当时孙吴和蜀汉是盟友而吕蒙却采用偷袭的方式攻打自己的抗曹伙伴这种行为背信弃义在当时是很不被人耻笑的相比之下关羽光明正大的作战风格更被人称赞因此许多人更喜欢关羽讨厌吕蒙虽然吕蒙也被许多人称赞但在百姓眼里他仍然是个善于偷袭的小人尽管争议不断但吕蒙的战绩和才华依然令人钦佩他的故事至今仍在被人们传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