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吉尼斯记录(湖北秭归:万人包粽成功挑战吉
人民网报道,6月3日,屈原故里秭归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端午节活动正在这里上演。随着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活动的启动,近万名选手齐聚屈原祠前,共同编织了一个充满爱国情感的端午梦。
当日的阳光洒满了屈原祠前的广场,场地中央,“中国端午”四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在这特殊的时刻,屈乡人民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用包粽子这一传统方式,共同传承端午文化。他们的热情,如同包入的糯米和红枣一样炽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
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活动在早上8点26分正式启动。在190位现场监督人员的见证下,9478名选手开始了他们的挑战之旅。每一位选手都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投入到这场比赛中。他们的手巧妙地翻转着粽叶,将糯米和红枣紧密地包裹在一起,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每个粽子都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对祖国的祝福。
这些粽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屈乡人民对端午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正如挑战者所言:“洁白的糯米象征屈原刚直不阿的品行,一颗红枣象征屈原爱国爱民的一颗红心。”无论男女老幼,大家都用心去感受这份传统,用指尖的力量去创造属于他们的秭归精神。
比赛现场,屈氏后人展示了他们娴熟的包粽子技巧,包出的粽子不仅标准而且花样繁多。他们表示:“我们包的是粽子,传承的是爱国精神。”当挑战活动结束时,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人们高举着手中的粽子,接受了现场工作人员的监督检查。当宣布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时,现场掌声雷动,人们兴奋地击掌喝彩。
这次集体包粽子活动共使用了大量的糯米、粽叶和脐橙酱,成功包出了多个系着五彩丝线的“脐橙粽”。这是屈乡人的民间智慧,也是秭归县独特的端午味道。秭归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勇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传统端午习俗的延续和创新,更是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一次盛会。每年,许多中外游客都会被吸引到秭归,来这里了解屈原文化,体验端午习俗。
秭归县委书记卢辉强调:“端午文化在秭归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端午习俗已成为人民爱国情感的集体表达。”秭归为广大人民群众搭建了文化传承的平台,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延续文化根脉,留住历史记忆。
这场活动不仅展示了秭归人民的爱国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端午文化的魅力。在这里,包粽子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