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祚张献忠以侍郎诱降,他誓死不降
英勇无畏的刘熙祚:明朝忠臣的末路
在明朝的黄昏时分,那波汹涌澎湃的农民起义浪潮中,许多官员选择了投降或屈服于强大的对手。也有一些人坚守着对国家的忠诚和信仰,即便面对生死威胁也毫不退缩。在这其中,湖广道御史刘熙祚便是这样一位英勇无畏的忠臣。
刘熙祚,字仲缉,号劬思,出生于常州武进的一个不幸的家庭,父母早逝,但他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举人。尽管之后多次科举考试未果,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他转而选择了赴吏部应选,得到了兴宁这个职位。他的政绩卓越,因此被提拔为湖广道御史。
关于刘熙祚的死因,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感人的三种说法分别是:他为了断后保护明朝诸王,被张献忠部下抓获并杀害;他在永州死守时,因奸人背叛而被抓;他为了给户部侍郎庄祖诲殿后,被张军抓获,最终绝食而死。究竟哪一种说法更为可信呢?
据史书记载,1643年九月,张献忠拆桂王府建宫殿,并派兵追捕三位明朝藩王。当追兵到达永州时,刘熙祚决定亲自督军抵抗。他派军队护送三位王爷进入广西,自己留在永州坚守。由于城中有奸细,城门被打开,刘熙祚不幸被抓。张献忠的军队试图以种种手段迫使他投降,但他坚决不屈服,甚至在永阳驿壁上写下了绝命词。他宁死不屈,将贼寇骂得狗血淋头,最终惨遭杀害。
另一种说法是,刘熙祚在巡视湖南时遇到了张献忠军的袭击。在永州,他与户部侍郎庄祖诲会晤后遭遇敌军突袭。他被绑走后在张献忠面前不屈不挠,即使遭受酷刑也坚决不投降。最终,他在长沙府宁乡县文庙中惨遭杀害。临死前,他将绝命诗交给一个小吏陈纬,陈纬将其带出并交给了刘的部将。后来南明的弘光帝得知此事,追赠刘熙祚左都御史之职,并赐予忠毅的谥号。计六奇认为陈皇士作为刘熙祚的外甥所记载的此事最为可信。
无论是哪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真相,刘熙祚在高官面前不动摇、在威胁面前不屈服的英勇事迹都是值得后人学习和铭记的。他的气节正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最好诠释。他的忠诚和勇敢不仅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和尊敬,也为历史留下了一段宝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