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决赛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决赛于2019年2月14日晚盛大举行。这场文化盛宴不仅展现了诗词的无穷魅力,更以其深厚的影响力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是关于总决赛的关键信息整理:
一、总决赛选手风采
陈更,这位来自北京大学的博士生(研究方向机器人),以其深厚的诗词造诣和丰富的参赛经验,被誉为“四朝元老”。经过激烈比拼,最终成功夺冠。孙晓婧,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以守擂擂主的身份进入决赛,荣获亚军。还有邓雅文(初二学生)、靳舒馨(三期擂主)、陈滢(沉着自信小将)等优秀选手,以及一名从百人团中突围的选手,共同展现了诗词爱好者的风采。
二、嘉宾阵容豪华
总决赛嘉宾阵容堪称“史上最豪华”,包括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杨雨等五位诗词文化学者共同点评。他们的精彩点评为比赛增色不少。
三、比赛亮点纷呈
本季比赛亮点纷呈,其中陈更与孙晓婧的巅峰对决尤为引人注目。这两位选手的理工科背景展示了诗词在文理间的魅力,印证的不仅仅是“诗心不分文理”,更是对诗词深厚造诣的体现。百人团的行业多样性体现了诗词在当代社会的广泛影响力。选手们来自33个行业,包括北斗工程师、导弹工艺员、核电站操作员等,他们共同展现了诗词的魅力。通过“飞花令”“超级飞花令”等环节,结合选手的真实故事,如自来水抄表员用诗词激励工作,充分展现了诗词对心灵的滋养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四、经典瞬间回顾
总决赛中,孙晓婧以诗句“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表达其淡泊心境,成为比赛中的经典瞬间之一。而陈更经过连续四季的参赛,终于圆了冠军梦,传递了坚持热爱的精神。
五、节目影响深远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决赛的收视表现十分亮眼,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节目通过“以诗为媒”的方式,成功唤醒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成为现象级文化IP,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决赛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不仅展现了诗词的无穷魅力,更以其深厚的影响力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