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一场大败仗
作为唐朝的璀璨星辰,薛仁贵无疑是一位英勇无比的名将。他在辽东之战后受到了极高的赞誉,甚至有人曾深情地表示:“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这位英勇的将领用行动证明了他的价值,北征西突厥、三箭定天山、东征高句丽,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即便是这样的英雄也有失败的时候,一次惨烈的失败曾让他遭受重创。
在位期间,吐蕃政权的繁盛成为唐朝的威胁。663年,吐谷浑的领土被吐蕃占据,其可汗与妻子逃奔至唐朝的凉州。此后,吐蕃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西域。当唐朝与吐蕃的战争已无法避免时,唐高宗李治决定采取行动。
李治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统兵十万,护送吐谷浑可汗返回故国,向青藏高原进军。薛仁贵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他明白自己必须速战速决,以克服吐蕃的顽强抵抗。
战争的发展并不如薛仁贵想象的那么顺利。副将郭待封的不满和违抗命令使得唐军陷入了困境。郭待封没有按照薛仁贵的指示在大非川构筑工事,反而带着粮草缓缓行军,这给了吐蕃军可乘之机。吐蕃军二十万的兵力拦截了郭待封,一场血战后,郭待封军惨败,军粮及辎重被吐蕃军掳掠。
薛仁贵闻讯后只能无奈撤退,吐蕃相论钦陵抓住机会,集结四十万大军将唐军团团包围于大非川。面对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困境,以及吐蕃军队的勇猛作战,薛仁贵等人陷入了绝境。史书记载,唐兵大败,死伤略尽。
但在这场战争中,薛仁贵等三人却奇迹般地逃脱了。他们可能被吐蕃俘虏了,但由于战略考虑,吐蕃最终与他们约和并放还,以缓和与唐朝的关系。
当唐军战败的消息传到长安时,唐高宗李治感到震惊。他命令将薛仁贵等人械送京师,但最终免除了他们的死罪,将他们革职削籍为民。
事有巧合。大非川之战过去44年后,薛仁贵的儿子薛讷在甘青一带大破吐蕃军队,为唐朝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也算为他的父亲出了一口恶气。这次胜利不仅彰显了薛家的英勇,也为唐朝带来了对吐蕃作战的宝贵胜利。
薛仁贵这位唐朝的传奇将领,他的故事充满了荣誉与挫折,但他始终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坚韧。他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