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贵为皇帝,为什么还要向大臣行贿?他想做什么?
今天,奇闻奇网的小编带着一份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到大家面前,与大家共同分享。
提及行贿,我们往往联想到的是下级对上级的恳求,希望对方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历史总不乏令人大跌眼镜的奇事。在明朝那波澜壮阔的276年历史中,竟然发生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奇事:身为天下主的皇帝,竟然向朝中的大臣行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探寻事情的根源。
话说这一时期发生在明朝中期,当时的皇帝是朱祁钰。在景泰三年(1452年)四月,朝中的内阁意外地得到了皇帝的一次“特殊”赏赐——金五十两,银倍之。这不是年节,也不是庆典,那景泰帝朱祁钰为何要突然赏赐大臣呢?原来,这所谓的赏赐实则是一场“行贿”。景泰帝的真正目的,是想通过这意外的赏赐,堵住大臣们的嘴,让他们不再多言。
朱祁钰的故事并非一般的传奇。他原本只是皇室中的一员,被封为郕王,本无机会登基。正统十四年的变故,使其大哥被俘,他因此被群臣推举为皇帝。这背后的故事远非如此简单。随着皇位的稳固,朱祁钰有了自己的儿子,他开始考虑皇位传承的问题。谁不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呢?于是,他想废掉侄子朱见深,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
这件事对于景泰帝来说有些尴尬。毕竟,储君是国家的根本,如果朝中大臣反对,他恐怕很难改变现状。正当景泰帝为此发愁时,身边的亲信王诚为他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通过赏赐大臣金银来“买通”他们。于是,便发生了前文所述的那一幕。
景泰帝的这一举动,让朝中的重臣们感到十分意外。几天后,广西的一名武官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责,上书请求皇帝换太子。景泰帝看到奏章后大喜过望,觉得终于有了“忠臣”的支持。接着,他趁机让大臣们讨论太子之事。朝中重臣们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皇帝之前赏赐他们的真正原因。
俗话说得好,“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百官们既然已经接受了皇帝的“赏赐”,自然不敢反对易储之事。于是,91位朝廷重要官员都在易储奏疏上签字,将奏折递交给皇帝。景泰帝顺利地将侄子废黜,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皇太子。
在满朝文武中,有一位名叫王直的大臣对此深感愧疚。他看着皇帝赏赐的金银,痛心疾首地说:“这是何等事?我们实在愧死!”其实,真正应该惭愧的并非这些大臣,而是景泰帝朱祁钰。身为天子,他竟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而行贿朝臣,实在是荒唐可笑!
事情并未如景泰帝所愿。他的独子朱见济仅做了一年的太子便夭折而亡。此后,景泰帝也开始患病,部分朝臣趁机发动政变,拥立朱祁镇复辟。明英宗成为皇帝后,重新册立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即后来的皇帝。这一奇闻奇事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被世人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