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将太子之位传给朱高炽是因为什么?有什么考虑
明皇继承的秘密:朱高炽如何成为永乐皇帝的唯一选择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永乐皇帝成功登基,成为一代明君。当人们谈及他的继承人朱高炽时,却往往感到陌生。今天,我们将一起探寻这一历史谜题,揭开朱高炽如何成为永乐皇帝唯一选择的神秘面纱。
说起永乐皇帝,无人不晓,但谈及他的继承人朱高炽,却少有人知。朱高炽的一生如同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中年登基,仅在位十个月便突然驾崩。在人们的印象中,他除了肥胖就是迟钝,相比之下,其弟弟朱高煦则高大勇猛,屡立战功。朱棣选择朱高炽作为继承人,令人费解。
笔者认为朱棣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基于以下多方面的考虑。
自王朝建立以来,嫡长子继承制贯穿始终。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君王的个人喜好在继承选择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在实际操作中,皇帝往往会优先考虑嫡长子继承制。明朝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即便皇帝偏爱次子,也往往无法改变嫡长子继承的事实。这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深入人心,被视为国家建储、天下之本的重要原则。
明朝实行八股文考试制度,科考内容严格遵循程朱理学的《四书集注》与宋元人注的《五经》。在这种环境下,朝野上下皆以程朱理学为治国根本。立储君作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事项之一,不仅涉及皇帝个人的意愿,更关乎江山社稷的稳定。明君在立储时必然会以大局为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再来看看朱高煦。他因性格最像朱棣且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不少战功,深受朱棣疼爱。他居功自傲、恃宠而骄,四处拉拢大臣、结党营私、私养武士,在朝中形成一股与太子对抗的力量。他的飞扬跋扈和胡作非为,不仅质疑了朱棣的选择,还暗讽朱棣软弱无能。这些行为无疑加深了朱棣的疑虑。
相比之下,朱高炽表现得极为出色。他身为太子时,虽被父皇嫌弃肥胖,但却从不发怒,努力减肥。他娶得贤妻张氏,不仅深受朱棣与徐皇后喜爱,还为他生下了聪明伶俐的儿子朱瞻基。朱棣对长孙朱瞻基极为喜爱,曾亲自培养他学习兵法、历史等知识和技能。朱棣选择朱高炽为继承人,很可能是希望日后由朱瞻基顺利登基。
朱高炽能当上皇帝并非偶然。除了弟弟的作茧自缚和妻儿的推波助澜外,他更多还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他深知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则并充分利用这一规则赢得了大部分朝臣的认可与尊重。同时他也表现出治国才能和大智慧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尊重。因此当永乐皇帝考虑继承人选时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朱高炽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