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宰凭《鱿鱼游戏》成艾美奖视帝(国内娱乐自然就是网友再骂国产影视剧一通)
第74届黄金时段艾美奖的获奖名单在9月12日晚揭晓。韩国男演员李政宰凭借其在《鱿鱼游戏》中的出色表现,成功夺得剧情类最佳男主角奖。这一成就不仅使他成为艾美奖史上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亚洲演员,同时也是第一位凭借非英语台词角色获得艾美奖“视帝”殊荣的演员。
这一消息在韩国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反响强烈,如同今年戛纳电影节上宋康昊拿下最佳男主角,朴赞郁获得最佳导演一样引人瞩目。而在中国,网友们则更倾向于批评国产影视剧,再加上李易峰事件的持续发酵,使得这一对比更加鲜明。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韩国无疑是此次艾美奖的最大赢家,但接下来呢?作为一名中国观众,你可能会对韩流文化有所喜好,喜欢的就大力赞扬,不喜欢的就贬低。但作为一名影视媒体工作者,你会发现韩国影视业正面临着困境。虽然韩流文化在全球范围内风头正劲,但其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缝合的产物,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都知道,没有经济实力、政治、科技和工业的支撑,软文化迟早会衰败。我们不必过于羡慕韩国。实际上,他们很多方面都在借鉴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文化元素。例如,韩流文化中的丧尸题材大多是对西方文化的本土化缝合,其中也融入了中国和日本文化的元素。同样地,他们的驱魔和灵异题材也是借鉴了东亚文化中的元素并进行了再加工。这种文化缝合确实让韩流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
韩国在文化输出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他们凭借这种文化缝合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攻城略地。除了中国因为限制无法接触到这些产品外,全世界都在接受韩流文化的冲击。韩国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中除了美国之外唯一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文化输出的国家。他们输出的内容符合后现代全球民众在高速网络世界和城市化生活中的审美情趣。例如韩流中的韩国K-POP已经走出亚洲走向世界。尽管国内很多网友对韩流有所批评和质疑,但韩流依然在不断地壮大和变强。甚至在今年上半年还得到了美国总统的接见。这不仅反映了韩流在全球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地扩大。但是不得不说这样的影响力除了韩国自身在各方面的实力支撑之外更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和投入以及他们对于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和精准把握。反观我们的内娱产业在偶像业务能力、舞台成熟度、导播运镜、歌曲编舞、舞台造型等方面都与韩娱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学习和追赶的地方。对于国内娱乐产业的批评并非源于对韩娱的优越感,而是源于对国内娱乐产业未能达到预期水平的失望与期待。我们希望能让国内娱乐产业的粉丝们认清现实差距,正是这样的差距让国内偶像感受到压力,从而激发他们去努力提升自己。
虽然我个人并不特别喜欢偶像团体,对韩国偶像也存在一些刻板印象。随着国内偶像选秀的兴起,我开始接触到其他国内偶像团体与韩国偶像的对比,这才发现真正的差距所在。之前的刻板印象,主要是因为国内娱乐产业对一些韩国模式的简单模仿,并未真正创新。
我真心希望中国能走出自己的偶像产业道路,而不是一味地模仿韩国。韩国的偶像产业环境,我们并不能完全复制,因为中国有其独特的社会和文化背景。韩国爱豆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能出道的实力往往超出国内很多爱豆。
如果我们硬要追随韩流,至少应该学习他们那种强烈的竞争意识。但遗憾的是,现在看来,这一愿望似乎难以实现。
韩流在我们眼中可能是一种混乱的拼接,这是因为我们对韩国有着巨大的心理优势。但我们必须承认,韩国的文化输出背后是一个成熟的文化产业链在运作。尽管韩国文化寄生在美国文化之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
接受韩国的文化产品,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对韩国的看法,而这种文化消费带来的收益是实实在在的。韩国明白他们的文化输出不能带有过多的意识形态色彩,他们专注于赚钱,并且做得相当成功。他们的小国身份决定了他们的目标与我们不同。
例如,李政宰拿到艾美奖,再次证明了韩流的成功。我们羡慕吗?或许我们应该更多的思考其背后的文化逻辑。韩国现在依附于美国,在文化方面自然也是如此。他们的成熟在于能够成功地将文化输出到全世界。但我们真的需要学习他们吗?
韩国文化输出确实强大,但我们要问的是,接受这种文化输出的人,看到的韩国究竟是怎样的?这些文化产品所呈现的是一个怎样的韩国?文化输出与国内文化的联系是什么?
虽然韩国本身并没有多少完全属于自己的文化,但现在他们甚至为了文化输出而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如果有一天中国的文化输出变得像韩流一样,那我们应该感到担忧,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已经失去了自我。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在文化输出上的成功,更要看到其背后的文化本质。
很多人喜欢韩流,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文化输出就应该是韩流的模样。如果韩流在中国的文化输出中占得过多,那将是一种失败。我们应该如何讲好自己的文化故事?这是一个困难但重要的问题。
我们不能因为韩流的成功而忽视国内娱乐产业的现状。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但娱乐圈却乱象丛生。我们应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学习韩流的成功之处并非不可取,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是关键。我们需要发掘优秀的作品和人才,拓宽文化的传播渠道。我们不能等待别人来偷取我们的文化成果再去后悔没有早点行动。我们需要自我革新、自我提升、自我传播的文化意识才能真正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