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曹雷个人资料(曹雷和曹景行各有各的才华共同的是文学修养都非常高)
人生仿佛一场轮回,我们从读书开始,最终又回归读书。这次的读书与以往不同,它不再只是为自己而读,更是为许多人而读。
曹雷所践行的“念书”,实则是在为上译厂制作有声书。她已录制了《复活》《苔丝》,目前《牛虻》也已接近尾声。在这有声书中,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声音,而曹雷则是那个“讲述人”,是整部作品中最核心的存在。每周特定的下午,上译厂会派车接曹雷前往录音室,在那里,她与导播隔窗对话。这样的节奏一直持续到两周前。
尽管年事已高,但曹雷仍然珍惜这样的机会,她享受在录音室重温名著,让年轻一代也能听到这些故事。她的声音如同穿越时空的使者,将经典传递给每一个人。连远在西北的亲戚都能在喜马拉雅上听到她的作品,每一次点击都是对曹雷工作的肯定。
电话里的曹雷,笑声依旧爽朗,那种雍容和随意仿佛从未离开。在2022年中秋节的照片中,月光下的曹雷显得宁静而满足。尽管中秋夜多云,但月光依然努力穿透云层,带来一丝安宁。曹雷分享的照片和心情,都让人感受到她的悠闲与满足。
对于曹雷来说,“难得悠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所事事,而是一种选择,一种对自己生活的掌控。自从2020年从美国归来并经历心梗手术后,旅游和生活节奏都有所改变。但她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更加珍惜每一个悠闲的时刻。
曹雷的爱好丰富多样,冰箱贴展览便是其中之一。她去过六七十个国家旅游,每个地方的冰箱贴都承载着一段故事。这些冰箱贴不仅贴在冰箱上,更是被她专门买了两块教学用的白板展示出来,让每一个进门的客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旅行足迹和丰富的生活经历。
曹雷并不是一个会被闲散生活困住的人。她有着丰富的爱好,即使在最闲暇的时候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但这次,“难得悠闲”的曹雷却再次投入了她的“念书”之中。有人或许会误以为她在开玩笑,但她却认真地告诉我们,她在阅读外国文学名著。
曹雷的“雷”并非只是名字那么简单,它更是她性格的象征,有着坚决和无畏的特质。出身名门却历经颠沛流离的她,在青年时期便因话剧和电影的演出而名声大噪。经历过无数磨难,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工作的热爱。
她的决定,从为《爱德华大夫》中的英格丽·褒曼饰演的康斯坦斯医生配音开始。当得知褒曼因同样的癌症去世时,曹雷写信给她,也写给自己和所有的读者,分享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曹雷的“雷”,更是她颇具辨识度的声音,贯穿了她的艺术人生和人文世界。无论是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钢琴家合作演绎“一夜肖邦”,还是在上译厂的录音室,她的声音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曹雷的人生充满了起伏和变化,但她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热情。她的“雷”,不仅体现在她的名字中,更体现在她的生活和工作中,她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人,她的故事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和聆听。剧场的第一排,静静地坐着一些孩子,他们是盲童,是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被请来聆听一场特别的演出的,这场演出是由曹雷女士为他们精心安排的。这些孩子们,都是曹雷女士的挚友们,他们虽然无法亲眼看见这个世界,却通过听觉,感受到了声音的艺术。
几个月前,曹雷女士在央视的一档节目中赢得了一万元奖金。当主持人问及这笔奖金的用途时,曹雷女士毫不犹豫地表示,她想邀请一些盲孩子来剧场,感受声音的魅力。她的这一善举,无疑为这些盲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声音世界的窗户。
其中一位盲童曾给曹雷发来微信,他写道:“我就是那个拉着您的手不肯撒的孩子……”这句话,简单却饱含深情,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与曹雷女士之间的深厚情感。
曹雷的“雷”,并非普通的雷电,而是她生命中独特的音符。她的童年生活在战乱中度过,那些无尽的轰炸、警报声、逃难的车马声,构成了她生命的旋律。这种特殊的经历,为她的舞台和配音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总能迅速掌握各种地方方言的发音规律,她的语言天赋让人惊叹。
在六十年代初的上海戏剧学院,曹雷为话剧《上海屋檐下》的排练,搜集了上海弄堂里一天的叫卖声。那些熟悉的声音,如清晨的海关钟声、电车的声音、菜市场的喧嚣,唤醒了上海的一天。这些声音,穿越了几十年,成为曹雷的经典之作,甚至在电台播出时曾获得过大奖。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曹雷为众多外国电影配音,她的声音陪伴着我们一起走过无数个日日夜夜。退休后,她终于有了实现一个长久心愿的机会。她亲自到每一个配音过的电影故事发生地旅行,重温自己的配音生涯。每一次留影,都让她回想起为某部电影配音的点点滴滴。
曹雷的旅行并非孤单之旅,她的旅伴是丈夫李德铭。他们共同记录着每一次旅行的美好瞬间,共同分享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了乐趣和雅致,一个随影而行,一个随邮而忆,共同编织着他们美好的人生旅程。
几年前,曹雷曾随弟弟曹景行一起旅行。他们姐弟情深,共同享受着旅行的快乐。人生的变故总是无法预料,弟弟曹景行的离世让曹雷女士倍感痛惜。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对生活的热爱都来自于父亲曹聚仁的熏陶。
曹雷曾经回忆与父亲的点滴,父亲下班时总会带回一本新书给她,他对钱财并不在意,但对书籍的热爱深深影响了她。在她的人生暮年,她仍然保持着对电影的热爱和记忆,她将这些记忆化为文字,写成了两本书,《随影而行》和《远去的回响》,记录着她的人生旅程和美好回忆。
生活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正如马尔克斯在《活着为了讲述》中所说。曹雷女士的人生,就是一部充满声音、色彩和情感的电影,她的故事,就是她的人生,是她的记忆,也是她的讲述。(马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