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最赏识和看重刘备的人是曹操?真相是什么
历史的迷雾中,我们仿佛能听到战鼓擂动的声音,看到英雄的身影在刀光剑影中闪现。今天,让我们跟随迷奇闻网的小编,一起拨开这些迷雾,回到那个充满传奇的年代,去那些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曹操与刘备的结盟,是一段充满戏剧性的历史。当时,刘备被吕布打败,一无所有地投奔曹操,曹操却以极高的礼遇接纳了他。任命他为豫州牧,共同击败吕布后,更是提拔他为左将军。
左将军的职位,在当时的将军制度中,属于名号将军的第一等。曹操自己代理过的奋武将军,刘备担任的镇东将军,都属于杂号将军,地位稍逊。曹操对刘备的这份看重,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曹操对刘备的礼遇也极为隆重。出行则同舆,入座则同席。还给予了刘备充分的信任。当袁术北上联合袁绍时,曹操更是派刘备前往下邳截击。刘备却在下邳反戈一击,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公开反叛曹操。
刘备所带领的军队和所得的军粮,都是曹操给予的。就连他被吕布打散的旧部,也是曹操帮他重新集结的。曹操的善意并未换来预期的回报,反而增加了一个强大的敌人,并帮助对方恢复元气,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曹操的谋士们早已警觉到刘备的野心。他们提醒曹操,刘备是个雄心勃勃的人,深得人心,绝不会甘于屈居人下。对此,曹操的谋士郭嘉更是明确表态,不能杀也不能重用和信任刘备。
那么,曹操该如何处理呢?也许软禁是一个办法。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我们无法确定郭嘉的具体建议。我们能确定的是,曹操决定以诚相待信任刘备。
这就让人奇怪了。为什么呢?是曹操看中了刘备的地位、名气还是实力?显然都不是。刘备虽然自称是中山靖王的后代,但实际上他的出身十分卑微,“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他的名声也不显,甚至在袁术口中被轻视。他的势力更是飘忽不定,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
尽管刘备一无所有,英雄如袁绍、袁术、孔融等人却都对他另眼相看。曹操更是一眼看出刘备是英雄,甚至认为天下英雄只有他和刘备两人。在一次宴会上,曹操甚至对刘备说出了那句震撼人心的话:“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这句话让在场的刘备都感到震惊不已。尽管后来有观点认为刘备的叛逃与此有关,但这一说法存在诸多漏洞。衣带诏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而且即便存在这样的计划,也不能完全解释刘备的反叛行为。
曹操对刘备的善待并非无缘无故。虽然当时刘备无名、无势、无地位,但曹操却看到了他的英雄本色和潜在的力量。正因为这份独特的眼光和信任,使得曹操与刘备的结盟成为历史的一段佳话。刘备公开反叛曹操,这无疑揭示了他们深藏的秘密,那董承等人又该置于何地呢?这确实是一桩引人深思的疑案。
刘备,毋庸置疑,乃是一位英雄。正因为他的这种英雄气质,使得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一众豪杰对他一见如故,忠诚不渝。他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曹操和刘表,选择追随一无所有的刘备。
曹操的智囊团中,关羽、张飞、赵云和诸葛亮都能看出刘备的非凡之处,曹操自然也不会看不出来。当时的刘备虽为英雄,却无用武之地。对于这样的英雄,曹操选择了暂时的容忍,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动。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在决战袁绍之前,调兵遣将,征讨刘备。尽管诸将提醒曹操争夺天下的关键是袁绍,但曹操却坚持认为刘备是人杰,不能养虎遗患。他看到的不仅是袁绍的志向远大、才能平庸,更是刘备的雄心壮志。
这场战斗让刘备狼狈不堪。面对曹操的旗帜,他几乎吓得魂飞魄散,不顾部下的安危而逃跑。结果,他的家人都成了俘虏,就连关羽也投降了曹操。
失败的刘备投靠了袁绍,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尽管他没能成功诱降张绣,但却得到了刘备这一人才,更重要的是刘备还是从曹操那里出走的。这让袁绍欢喜不已。他没想到的是,刘备同样有可能从他那里叛逃。
袁绍真的了解刘备吗?他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尽快消灭曹操。建安四年(199年)底,局势明朗化,袁绍与曹操两大势力不再共存。双方都将对方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袁绍公开发表讨曹檄文,悍然发动战争。曹操也立即北上迎敌,把大本营设在官渡,准备迎战袁绍的挑战。两军隔河相望,一场决战即将打响。至于刘备的故事,除了另有注明的地方外,《三国志·先主传》中有详细的记载。至于郭嘉的意见,《三国志·郭嘉传》裴松之注引用了两种说法。而周泽雄先生认为郭嘉的意见是软禁刘备。这一战的发展走向将影响整个三国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