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的宋之问,最后怎么死的?

娱乐八卦 2025-08-28 15:14www.alimta.cn娱乐明星网

细探唐诗背景,我们发现许多作品之精彩,与其作者的曲折经历紧密相连。那些经历坎坷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往往更显深情与厚重。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诗人,虽在唐诗舞台上只能算是三线,但命运多舛时,他的才华方显珍贵。他是谁呢?正是那位几度沉浮的宋之问。

说到宋之问,人们可能会想到他在官场上的起伏跌宕。当他官运亨通时,他的诗作并无太多亮点,仿佛那些华丽的辞藻只是应景而作。当遭遇贬谪、流离失所时,他的诗作却如泉水般涌出,流传千古。这其中,“有感而发”比“无病呻吟”更能触动人心。

被贬至泷州的宋之问,曾经显赫一时的他,如今却需长途跋涉。当他踏足大庾岭时,眼前的山林茂密,对他而言不仅是道阻且长,更触发了他的情感记忆。那些陪伴武后度过的岁月,那些吟诗赋对的场景,如今都已成为过往。大庾岭成为他与过去、与繁华的告别之地。

站在垭口,回望中原,前瞻岭南,他心中五味杂陈。五十岁的他,已感人生过半,面对这蛮夷之地与中原的交界,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时,一首《度大庾岭》脱口而出: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诗中,“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展现了他远离故土、失魂落魄的形象。而结尾“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更是点题之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既期待归期,又不敢对贬谪之地心生怨恨。

宋之问的故事并未结束。在罗定接受改造的日子对他来说显然并不甘心。第二年,他瞅准机会逃离贬地,偷偷潜回洛阳,躲在朋友张仲之家中。此时的宋之问每天都过得小心翼翼,生怕被人认出。有一天,他在街头偶遇老邻居张老汉时,吓得赶紧躲进小巷。

回到洛阳的宋之问虽然暂时摆脱了贬谪的困境,但依旧不能回家,整天提心吊胆。这种日子让他倍感煎熬。于是,他写下《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他回到故乡的微妙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害怕事情败露的紧张心情。

寄居在张仲之家的宋之问度过了一段提心吊胆的日子。他却引狼入室,因为发现了张仲之与他人的计划而牵连其中。他巧妙地利用这一机会上报朝廷,为自己赢得了一线生机。

宋之问的生涯充满了波折与转折。他的诗作在逆境中绽放光彩,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才华。他的经历也告诉我们,“有感而发”才是创作的真正源泉。只有经历过人生的坎坷与挫折,才能创作出真正触动人心的作品。宋之问的人生历程可谓一波三折。他曾成功举报张仲之,不仅使自己免于刑罚,还因此重新获得了皇帝的宠信,得以重回朝廷。这一行为充分展现了他在权力斗争中的精明与果断。他的行为也被人诟病,被指责为“卖友求荣”。

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宋之问不断转换政治立场。他曾依附于武三思,但当武氏失势被杀后,他又迅速投向了皇帝李显的妹妹太平公主阵营。但不久后,他又转而投靠了皇帝的女儿安乐公主。这种在政治上的投机行为使他失去了许多人的信任和支持。最终,他的过去种种劣迹被揭露,包括为了争夺一首诗而害死了自己的外甥刘希夷的残忍行径。皇帝震怒之下,将他贬至越州,随后更是贬到广西钦州,最后死在桂林。

在贬谪的路上,宋之问经历了许多心理和情感上的挣扎。他的诗歌《经梧州》描绘了他在南方的所见所感,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过去的怀念。他的心态在诗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从第一次被贬时的“不敢恨长沙”到最后的“会自泣长沙”,展现了他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

尽管宋之问的人生充满了争议和悲剧,但他的诗歌作品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诗歌充满了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他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留下了这些珍贵的诗歌,也留下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对于宋之问的人生,我们或许会感到悲哀、愤怒、喜悦或是庆幸。悲哀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愤怒他的投机行为和道德败坏,喜悦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庆幸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无论如何,宋之问的人生经历和他的诗歌作品都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他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权力的斗争是残酷的,需要谨慎应对。道德败坏的行为最终会付出代价。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地位和权力,更在于我们的品德和行为。宋之问的人生虽然充满了争议和悲剧,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闪耀着光芒,成为文学史上的瑰宝。

上一篇:揪出未成年人盗窃团伙的幕后操纵者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alimta.cn 娱乐明星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电影明星,娱乐节目,帅哥明星,明星排行榜,港台男明星,娱乐明星网,明星绯闻,明星爆乳,明星不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