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报告前瞻:全球产业趋势分析_2025年总体观察
《小美人鱼》:丑不是关键,影片质量才是痛点
备受争议的迪士尼真人电影《小美人鱼》终于上映了,豆瓣评分不高,国内预售也只有寥寥几万人。观影后,心中满是复杂感受,仿佛陷入了一场难以言说的困境。但今晚,我要一吐为快。
其实,对于小美人鱼的选角争议,我认为Halle Bailey的嗓音魅力足以让她胜任这个角色。糟糕的感受并非源于此。电影本身的问题层出不穷,令人失望至极。尽管歌曲动听,但整体呈现却无聊且缺乏想象力。这135分钟仿佛是一种煎熬。
当人们还在盯着小美人鱼的选角和Halle Bailey的颜值辱骂她丑的时候,我真正觉得应该受到指责的是这部电影本身。选角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电影的制作才是最重要的的一环。海底世界的呈现和塑造、歌舞编排都令人无比难受,仿佛是在看一场儿童动画片。
迪士尼擅长歌舞的表现手法,但此次却拍摄了一个非常不符合迪士尼风格的海底世界。小美人鱼爱丽儿的声音虽然优美动人,但全片除了这一点之外就再无其他亮点可言。影片未能展现出爱丽儿的其他魅力,反而让她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处境。在电影中,爱丽儿似乎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而屏幕外的观众也只能干着急。
我们都知道小美人鱼为了上岸变成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她用美人鱼的血和美丽的歌喉与邪恶的海巫婆进行了交易。但这些精彩的情节在电影中都显得苍白无力,无法触动观众的心灵。这样的表现令人失望透顶,让人们对这部备受瞩目的电影感到无比的遗憾。在我看来,《小美人鱼》是一部烂片,最应该受到指责的不是选角问题,而是电影的制作质量和导演的表现能力。在浩瀚的海洋与绚烂的人类世界之间,小美人鱼爱丽儿的命运犹如一场动人的传奇。如果她无法获得王子的真爱之吻,她便会变回人鱼,成为海巫婆的奴隶。这是一个关于爱与自由的深刻故事,同时也是对身份认同和种族多元性的深度探讨。
来到人类世界,爱丽儿是一个沉默的陌生者。她失去了自己的声音,足尖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与王子之间的关系却如同命运的安排,奇妙而深情。尽管海巫婆制造的麻烦不断,但在他们的爱情故事中,这些困难几乎不值一提。
在原版故事中,是亚力克王子刺中海巫婆的心脏,使其爆散而死。在迪士尼的改编下,这一情节被赋予了爱丽儿。当爱丽儿打败海巫婆,取得象征着权力的三叉戟时,人们以为会看到小美人鱼独立女性的支线得到丰富。但令人意外的是,海神的复活打破了这一局面。
这场战斗似乎加深了海神和爱丽儿之间的互相理解。在海神的允许下,爱丽儿最终得到了神的祝福,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双腿,并与王子成婚。看似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却无法摆脱父权的笼罩。电影的遗憾在于,它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父权的阴影,女主得到自由的方式依然是通过父的允许和包容。
小美人鱼挑战传统、天真、勇敢的反叛精神,在电影中似乎被塑造得过于薄弱,无法让人深感共鸣。除开故事略显陈旧和无聊,爱丽儿甚至被塑造成了世界和平的维稳工具,人鱼和人类世界之间的偏见被轻易地消解了。
回到故事的核心,小美人鱼所追求的真的只是简单的人类世界和王子的爱情吗?或许她所追求的,是那份永恒的“不灭的灵魂”。电影在追求种族多元性的道路上,却偷懒取巧引发了争议。虽然观影的人数不多,但小美人鱼的传奇依然值得我们深思。这是一个关于自我认同、种族多元性和爱与自由的故事,也是一场跨越种族和文化的冒险之旅。对于迪士尼的《小美人鱼》角色争议,无疑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批评迪士尼过于政治正确的人声量可能相当大,尤其是在关于爱丽儿角色的种族争议方面尤为突出。回溯到1989年的动画版,它源于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经典童话《美人鱼》。这条被虚拟出来的美人鱼,没有国籍,源自大海,属于一个虚构的世界。在安徒生的笔下,爱丽儿超越了种族的概念。种族歧视的指责对于原著中的角色并不适用。
在原著的描述中,爱丽儿的形象并非红发白皮。她的皮肤光滑如玫瑰花瓣,眼睛深邃如湖水的蓝色。和其他童话中的公主一样,她没有人类的腿,下半身为鱼尾。许多人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童话故事。但实际上,迪士尼动画版的美好结局是经过改编的,安徒生的悲剧核心被推翻。从第一次改编开始,就已经与原著有所不同。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言论:“我不是不尊重审美多元,但……让我先看到那个黄色的美人鱼再说。” “这黑人角色确实让人觉得难看。” “多元美的前提是要有美。” 这些声音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对于审美多元化的微妙态度。特别是在迪士尼宣布小美人鱼的角色将由黑人演员出演后,类似的争议更是如潮水般涌现。
将小美人鱼的扮演者称之为清道夫、鲶鱼公主或黑泥鳅等贬义词的背后,是对种族问题的微妙探讨。无疑,黑人扮演爱丽儿并非不可接受,但大众对此的期待与接受度显然还未达到共识。当美人鱼变成黑人时,人们似乎看到了更深层次的敏感话题:在种族隔离的前提下,黑人想要融入白人世界就必须牺牲自己的独特优势。
红发白皮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加之动画版中王子角色的白人设定,使得大家对这一角色的期待更加固定。迪士尼选择将小美人鱼的角色改为黑人,无疑是一项大胆的尝试,但同时也需要更加完善的选角和剧本支撑。否则,只会让Halle陷入争议漩涡,让关于种族歧视的议题持续发酵。
迪士尼目前的答卷显然并未达到人们的期望。近年来,迪士尼在选角上似乎更倾向于“政治正确”而非真正的创意与想象力。拉丁裔女演员出演真人版《白雪公主》等例子,虽然体现了种族多元化,但却被批评为缺乏真正的创造力。在视觉创作的多元化背后,迪士尼似乎失去了原有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未能开创全新的故事,而是依赖旧IP旧故事,简单更换肤色与种族来达成多元化的目标。但这种做法是否真的是一种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还是一种新型的歧视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