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赐杀秦王时,一对一交战为何还挨8剑?
随着奇秘网小编的脚步,让我们一同历史上真实的秦王嬴政。这位一统天下的豪杰,后世尊称为始皇。他的统一大业,在当时看来或许是一场灾难,但在今天,我们却将其视为历史进步的里程碑。
嬴政的人生,可谓历尽艰辛。公元前259年,他诞生于乱世之中,父亲秦庄襄王在赵国为质,他的童年时光也在此度过。那段日子,赵国意图斩草除根,他和母亲赵姬在赵国一直躲避追杀,直至他八岁才得以返回秦国。
他的成长之路并非坦途。十岁时,父亲秦庄襄王去世,年仅十三岁的他被迫接掌秦国重任。因年幼无知,朝政大权暂由吕不韦把控。直到他二十一岁才正式亲政,开始实施自己的抱负。
嬴政亲政后,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各国的语言不通、文字各异、风俗不同,这常常引发误会和战争。他深知唯有消除这些障碍,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于是,他致力于改革,通过战争与和平的手段,逐渐扩张领土。
他24岁那年,赵燕两国发生冲突,秦国趁机出兵攻占赵国许多郡县地盘。此后不久,他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壮举。短短三年时间,他逼得魏国献上部分土地,韩国也未能幸免,被他设立为颍川郡。
当嬴政32岁那年,燕国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燕太子丹深知不敌强秦,于是寻找高人荆轲来刺杀秦王。荆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勇士和剑术高手,若能成功刺杀嬴政,必能使燕国解危。
荆轲并非等闲之辈。他自视甚高,曾因与盖聂谈论剑术时发生分歧而离开榆次。在邯郸与鲁句践下棋时发生争执也选择了离去。尽管他在游历过程中结识了许多豪杰,但在面对嬴政的挑战时,却未必能够成功。燕太子丹找到荆轲时,对他极为礼遇,甚至下跪磕头感谢他的出现。荆轲被尊奉为上卿,享受最好的待遇。然而荆轲是否能担此重任,还需要历史的见证。
在那段时光里,荆轲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奢华宴席,珍奇异宝如流水般源源不断地送到他的面前。车马、美女,一切他想要的,都任其随心所欲地享受。
这或许是他一生中最奢华、最快乐的时刻。随着时间的流逝,形势愈发严峻,荆轲却依旧未有行动之意。面对这样的局面,人们开始焦急地寻找他,询问他的进展。荆轲却表示,想要刺杀嬴政并非易事,他一直在寻找近身的机会。他提出,如果能得到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的地图,或许便能接近嬴政。
太子丹对此犹豫不决。他认为樊将军是穷途末路才投靠他,怎能因为自己的私利而伤害这位将军的心呢?面对这样的顾虑,荆轲并未有其他办法可想。最终,太子丹不忍心生顾虑,私下找到樊於期。听闻目的是为了刺杀嬴政,樊於期毅然自刎,献上自己的头颅。
当太子丹得知这个消息后,赶到时已无法挽回,只能痛苦地接受现实。于是,荆轲带着樊将军的头颅和燕国的地图,踏上了刺杀秦王嬴政的征程。
为了完成这次任务,太子丹花费重金购买了最锋利的,并请工匠淬毒。只要见血,无人能活。这的狠毒程度,经过试验,可谓令人发指。
终于,荆轲带着一切准备就绪,站在了秦王的面前。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而荆轲则捧着樊将军的头颅。还未走近,秦舞阳的脸色就已惨白。荆轲解释说是秦舞阳没见过大世面,所以害怕。嬴政对此却多留了个心眼。
当嬴政要求荆轲递上地图时,荆轲知道时机已到。他缓缓展开地图,一步步走向嬴政。当地图完全展开时,里面的也显露出来。说时迟那时快,荆轲左手抓住嬴政的衣袖,右手瞬间刺出。嬴政迅速躲过一击,拔出长剑,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倒下后,荆轲仍举起投向嬴政。早有防备的嬴政轻松避过。随后,他接连攻击荆轲,共刺了八剑。实际上,回顾荆轲的过去,他并无实战经验。而嬴政作为秦国的国君,天生尚武,又有战场经历,见过的死人无数。在打斗中,荆轲只有被吊打的份儿。
在临倒下之前,荆轲仍不忘放狠话,将太子丹的期望抛诸脑后。他说:“不是我杀不了你,而是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土地的契约,以回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这时,殿外的士兵终于赶到,对荆轲补刀,将他扎成马蜂窝。
可惜燕太子丹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嬴政不仅毫发未伤,还找到了攻打燕国的正当理由。燕国因惧怕嬴政而先行献上太子丹的头颅以求饶命。然而嬴政并未放过他们,在嬴政三十七岁时灭掉了燕国。从他登基第十六年开始到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为止共耗费了十年时间这是中国进入君主帝国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