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花没钱还了怎么办
天经地义的事情,莫过于欠债还钱。总有些人,明明手中有钱,却偏偏选择赖账不还。他们面对债权人的追问,总是厚着脸皮,以种种借口拒绝履行还款义务。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典型案例,再次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
陈某乙因交通肇事需要赔偿吴某甲等七人共计12万元。一开始,他答应得好好的,支付了七万元。之后却以没钱为由拒绝支付剩下的五万元。吴某甲等人多次索要无果,发现陈某乙与妻子经营的生意红火,却依然声称没有钱。这种情况下,显然陈某乙是在故意逃避还款责任。
幸运的是,法律对于这类行为并非束手无策。民事强制执行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能够在负有义务的一方拒绝履行时强制其履行。吴某甲等人无奈收集了线索,提交给执行法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人民法院。法院经过调查,发现陈某乙的生意确实红火,只是他们夫妻俩狡猾地将收款二维码换成了妻子的,以此来逃避还款责任。
法院虽然拥有强制执行的权利,但始终遵循强制执行与说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发现陈某乙的违规行为后,法院并没有直接强制执行,而是先将双方传唤至法庭调解。陈某乙在支付两个月后再次故技重施,声称没有钱。
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采取了强制执行的措施。对于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的情节严重者,还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这意味着,有钱却声称没钱,甚至转移财产的个人或企业,都可能面临刑事追究。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被执行人确实没有钱,法院将会裁定中止执行。这并不是放任赖账行为,而是等待被执行人有执行能力后再恢复执行。根据法律规定,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应当恢复执行。
针对陈某乙与吴某甲的这起案件,如果陈某乙确实没有钱还款而非故意逃避债务,法院只能中止执行。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群众权利,被执行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应当得到保障。在缓过困难期后,一旦陈某乙有了可供生活必需之外的积蓄,他仍然需要继续履行所判决的义务。
对于债权人来说,需要密切关注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执行能力,应立即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这个过程没有时效性限制,只要按照法院的规章流程进行,一旦确认被执行人的财产,就可以将其交给执行申请人。至于多久能拿到被执行人的赔付财产,这要根据法院的办事效率来决定,不同地区、不同法院都有所不同。
法律是公正的,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都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对于故意逃避债务的行为,法律将予以严厉打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