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给嘉靖背了多少黑锅 嘉靖为何对严嵩如此重用
深入了解嘉靖与严嵩之间的纷繁关系,带你探究背后的故事。对于那些对嘉靖和严嵩还不太了解的朋友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严嵩,这位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贪官,他的名字在华夏大地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他担任首辅的期间,可以说将大明推向了黑暗的深渊。在位时,他将大明库的财富视为己有,大肆敛财,又打压忠良,凡是不顺从他的或者看不顺眼的都被视为“异类”。
为了扳倒严嵩,等人潜伏了整整二十三年,直到嘉靖帝对严嵩无法再忍受的时候,徐阶才在适当的时机上奏。在徐阶的奏折之后,曾经权势滔天的严党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我们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严嵩为非作歹的背后其实有嘉靖的默许。可以说嘉靖是一个擅长权术的人,严嵩一生都未能逃出嘉靖的“五指山”。那么,严嵩究竟替嘉靖背了多少锅呢?
嘉靖为何如此重用严嵩?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嘉靖需要严嵩来背锅。严嵩之于嘉靖,犹如和珅之于乾隆。小时候我们看《铁齿铜牙纪晓岚》时,王刚老师饰演的和珅看着既喜庆又让人咬牙痛恨。他拍马屁、贪财、坑人,可是就是不干正事。
严嵩和和珅就是这样的人。比如当嘉靖开始对夏言产生不满时,严嵩就被嘉靖推出来顺势顶替了夏言的位置。与其说严嵩陷害夏言,不如说这是嘉靖和严嵩之间的双向选择。夏言因为不能胜任“背锅侠”这个职位,所以被嘉靖除掉。
严嵩虽然贪婪,但他确实也有能力。比如胡宗宪这个人,就被严嵩正确地用在了关键的岗位上,若非如此,东南政局可能会更加动荡。
嘉靖重用严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衡朝局。对于皇帝来说,他需要一股势力来牵制朝中的其他势力。明代言官势力及清流势力强大,嘉靖需要像严嵩这样老奸巨猾的人来替他牵制朝臣,这就是朝堂制衡之术。
那么,嘉靖为什么要倒严呢?其实这件事并不能完全怪罪于严嵩,要怪就怪他有个“好”儿子——严世蕃。严世蕃被视为“嘉靖第一鬼才”,他确实聪明绝顶,棋琴书画、奇巧淫技样样精通。但他的贪婪却远超过他的父亲严嵩。严嵩了解什么钱该贪什么不该贪,但严世蕃却贪得无厌,甚至触及了嘉靖的底线。
严世蕃自作聪明,以为嘉靖帝不了解他的所作所为,其实嘉靖帝心中如明镜一般。直到严世蕃触及底线,嘉靖帝才最终收拾他们。《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的一句话就道出了真相:“两百多万两银子三条船,游南游北,我大明这条运河是为他们修的了!”
严嵩和严世蕃虽然同样权谋算计,但在对嘉靖帝的理解和对底线的把握上,却有着天壤之别。严嵩聪明且懂得自保,而严世蕃则过于自信且贪婪无度,最终导致了家族的覆灭。这就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