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的让姜维继承遗志吗?真相是什么?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关于那位诸葛亮的得意门生姜维的精彩故事。在姜维的恩师马遵离他而去后,他无奈地接受了诸葛亮的庇护。从此,他跟随军师,征战沙场,历经风雨。在诸葛亮五十三岁离世后,他接过了诸葛亮的指挥权,引领蜀国继续前行,与曹魏进行生死之战。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奇闻奇网的笔触,深入探究这个故事。
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在北伐战争首次失败后,诸葛亮并未对姜维失去信心,反而将其提升为职位显赫的“侯阳亭”。诸葛亮在给手下的书信中高度评价了姜维:“此子勤奋智慧,极具潜力。只要悉心栽培,必成大器!”甚至在与其他将领的通信中,诸葛亮建议他们重视姜维的存在,并给予其锻炼的机会。不久之后,孔明亲自册封姜维为征西大将军。那时,姜维仅仅跟随诸葛亮不到一年的时间。
诸葛亮的这种决策展现了他独到的眼光和胆识。无论是在正史还是演义小说中,诸葛亮都对姜维寄予厚望,并计划重点栽培他。有人认为诸葛亮亲手将姜维培养为自己的接班人,那么这种看法在正史中能否得到支持呢?
在诸葛亮病重无法挽回之际,他曾派李福前去探望。实际上,除了表面的问候之外,蜀汉的后主刘禅也希望通过李福了解诸葛亮的身后安排。李福到达五丈原后,与诸葛亮简短交流后便离去。但走出不远,他意识到没有带回诸葛亮的明确交代无法向后主刘禅交代,于是尴尬地折返回来。诸葛亮看见李福的反复,明白他的用意,于是明确交代了自己去世后的军事交接安排。
当被问及蒋琬之后是谁时,诸葛亮选择了费祎作为接班人。李福仍想探知更远未来的安排,询问费祎之后又是何人?对此,诸葛亮选择沉默不语。尽管最终姜维成为大将军,但他的地位完全是依靠个人的努力和才华获得的。
在蒋琬因病去世、费祎遇刺身亡之后,姜维的两个被诸葛亮看好的竞争对手相继离世。这时,他才得以掌管整个蜀汉的军权。值得注意的是,在诸葛亮生前,无论是蜀国的行政大权还是军权,都并未直接交给姜维。诸葛亮的独特体系下,这两大权柄通常是合一的。在诸葛亮去世后,这些权力被交给才华横溢的蒋琬等人。蒋琬去世后,费祎接任了这些职责。直到费祎去世之后,姜维才真正独掌军权。即使如此,朝中的重大事务他仍然无权过问。当时的事务主导者是那些不喜欢姜维的人以及宦官等。甚至有一种说法是宦官才是真正决策之人。从这个漫长的选材过程可以看出,如果非要说姜维是诸葛亮一手培养的接班人,那么他只能算是诸葛亮长远计划中军事方面的备选之一。至于另一位人才的选择则充满了争议和纠葛。这位人物的性格过于偏狭且喜欢冒险的行为让诸葛亮心生疑虑并始终对他有所保留和提防。然而历史的进程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选择之别!以蜀国的实力来看无论选择谁作为接班人终究难以改变历史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