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与李昭德有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李昭德,字昭德,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宰相,出身于陇西丹杨房,为人精明干练。他通过明经考试进入仕途,历任要职,甚至负责兴建神都洛阳。在武周时期,他更是成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即宰相。
李昭德不仅才干出众,他的为人也备受关注。他曾在延载元年打击酷吏政治,保护李唐皇室的皇位继承权。因恃宠专权,引起君臣不满,最终被贬为南宾县尉。他的故事并未结束。
李昭德喜好祥瑞,但也因此有人借此献媚。曾有百姓在洛水中捞出一块带有几个红点的白石,声称这是忠心的象征,请求献给李昭德。李昭德怒斥道,“此石赤心,难道洛水中其他石头全都要造反不成?”他的机智和幽默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李昭德在朝廷中也有着独特的影响力。他曾在武则天面前诋毁某些大臣,但武则天却表示,“自从我任用李昭德为宰相,常能睡得安稳。他能为我分忧。”他的智慧和胆识为武则天所赏识。
李昭德并非无懈可击。他的性格强硬,曾在军中因与长史发生矛盾而被殴打。他也曾辱骂同僚,表现出他的急躁和暴躁。但他的才华和影响力仍然让人们对他充满敬意。
李昭德与来俊臣被杀时,天降大雨,人们对此事有着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人们痛惜李昭德的离世,另一方面,对来俊臣之死的拍手称快。这也反映出李昭德在朝廷中的影响力。
李昭德之所以功成名就,保全自身,是因为他比梁公更无愧于国家。那些指责他如同田舍般的言论,以及将他与师德相比较的恶言,又怎能不让人心生厌恶?当王庆之被当众责打,朝中的武臣们无不动怒,丘愔趁机攻击他,甚至说他的胆识超越常人,连他的气息都能冲上云霄,这样的诋毁,怎能不让人心生疑虑?他在东市的遭遇,也是他自己所召来的结果。
当时,朝中受到诸多武臣的熏陶影响,酷吏们肆意横行,大多数朝臣都选择阿谀奉承以保全自己。李昭德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挺身而出,规劝皇帝,夺取武承嗣的文昌左相之权。他笞杀王庆之,揭露其觊觎皇太子之位的阴谋。他还因侄子的天子身份与姑姑未立庙之事据理力争,成功让中宗得以继位。他的这些功绩,甚至在狄仁杰之上。
他的事迹令人钦佩,他的人格令人敬仰。他不仅是一位忠诚的国家公仆,更是一位有着坚定信念和勇气的英雄。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让人们明白,在困难面前,只有坚持正义和信念,才能战胜一切挑战。他的事迹将永载史册,他的名字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