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加速了金朝的灭亡?汴京大疫到底有多悲
金天兴元年,历史翻开了残酷的一页。在汴京,蒙古大军的进攻虽未成功,却在撤离后引发了灾难性的大瘟疫。这场瘟疫来势汹汹,历时五十天,夺走了汴京半数人口的生命,其惨状令人不忍卒读。
金朝,自1115年建国以来,已有百余年历史。到了金哀宗完颜守绪的时代,这个曾经辉煌的王朝已经风雨飘摇。面对强悍的蒙古大军铁蹄的践踏,金朝的疆土日渐缩减。国内乱象丛生,官员们徇私舞弊、盗匪猖獗,义军迭起。
金哀宗继位后,面对王朝的颓势,他试图力挽狂澜。他惩奸除恶,任用抗蒙有功之士,试图与宋、停战修好。历史的大势已非他所能逆转。
在蒙军包围汴京的十六个昼夜里,双方展开激战,金哀宗亲自出承天门安抚将士。蒙军的进攻并未停止,双方伤亡惨重。就在瘟疫如猛虎般席卷了整个汴京城。
据《金史》记载,这场瘟疫的死亡人数高达九十余万。著名文史学家元好问也亲眼目睹了这场瘟疫的惨状。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医疗水平,后世的学者对这场瘟疫的病原有不同的观点。
当时的中医李杲在《内外伤辨惑论》中详细描述了病人的症状:发热、痰结、呼吸困难、咳嗽血痰等全身症状,伴有惶恐易惊、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根据这些症状,有学者认为是肺鼠疫。
金朝灭亡之际,汴京城内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道路两旁,白骨相望,荆棘遍地。城内所剩民居千余家,只剩下相国寺的佛阁岿然不动。末世金都汴京,最终不是被蒙古大军拿下,而是被瘟疫攻克。
哀宗在逃亡过程中,金朝的主将们互相内斗,元气大伤。最终,金朝在接连的打击下走向了灭亡。归德城内的石盏女鲁欢与元帅蒲察官奴的争斗、金将武仙的败战等事件,都加速了金朝的覆灭。而这场大瘟疫,无疑是金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金哀宗完颜守绪意识到了与宋朝联合修好的重要性,他派遣使者向宋朝人游说,试图寻求两国的共同利益。他向宋朝人发出警告:“蒙古已经消灭了四十个国家,以及西夏。西夏的灭亡已经波及到了金国,金国的灭亡也必将影响到宋朝。这是自然的道理。”南宋的朝廷并未理会他的诉求。
天兴三年正月(即公元1234年),蒙古与南宋联军共同攻破了蔡州。面对国家灭亡的哀痛局面,金哀宗不愿成为亡国之君。在紧急关头,他强行将皇位传给统帅,自己则在蔡州的幽兰轩自缢身亡,年仅三十七岁。
末帝完颜承麟闻听哀宗的死讯后,“率领群臣进去恸哭,并赐予谥号‘哀宗’”。他们的哭声尚未停止,城池已被攻破。完颜承麟在同一天死于乱军中,这标志着大金王朝的彻底灭亡。
回溯至百余年前的那个春天,即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他们烧杀抢掠,俘虏了宋徽、钦二宗及皇妃贵戚三千多人。城中一半的居民死于杀戮与疾病,北宋因此亡国,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耻辱。令人叹息的是,那个曾经屠城掳君的金国,如今竟在同一座城市遭遇了肆虐的瘟疫,奏响了王朝破灭的序曲。
历史的轮回总是充满了戏剧性,金国曾一度强大,却在短短的时间内走向了衰落和灭亡。这个故事让我们深刻思考国家的兴衰与统治者的决策、国家间的关系和命运的无常之间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