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电影 几乎演遍了我们熟知的所有宗师.
李连杰——一代宗师的杰出代表
谈到李连杰,几乎无人不晓,他所演绎的宗师角色深入人心。从方世玉到霍元甲,再到张三丰、黄飞鸿等,这些名字仿佛与李连杰紧密相连。他的电影作品中充满了愤怒和反抗的情节,如《中华英雄》和《中南海保镖》等,都是如此。这愤怒与反抗的背后,其实与他的三次腾飞密切相关。
回顾李连杰的武术生涯,小时候的他已经是武术队中的佼佼者,金牌拿到手软。1979年的一次受伤使他不得不退出武术界。这并未终结他的武术生涯,反而为他开启了另一扇门。导演张鑫炎找到他,邀请他主演电影《少林寺》。
《少林寺》在内地上映后,以极低的票价创下1.61亿元的票房奇迹。在香港上映后,更是改变了功夫片的拍摄模式,位列当年票房榜第三位。尽管票房火爆,李连杰的片酬并不高。但他并未因此感到不公,因为他深知剧组内的公平待遇。
《少林寺》的热度使李连杰顺利进入演艺圈,成为香港左派电影公司的新宠。紧接着,《少林小子》的筹备使李连杰再次引起关注。这部电影在香港拿下高额票房,使李连杰彻底走红。
在港片市场的辉煌背后,李连杰开始意识到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制度差异和文化冲突。在《南北少林》的拍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极大的不公和愤怒。两种制度、两种主义的差异使他对电影行业的公平产生了质疑。这种愤怒和反抗的情绪也贯穿了他的整个电影生涯。
为了寻求公平和正义,李连杰开始反抗,这也导致了他在电影选择上更加谨慎。《中华英雄》便是他第一次自导自演的作品。尽管电影开篇的战争场面宏大,动作凌厉,主题也充满爱国情怀,但票房却并不理想。这让李连杰对电影心灰意冷,选择到美国定居。
“欧神”的出现改变了李连杰的命运。罗维邀请他出演《龙在天涯》,促成了与周星驰的唯一一次合作。虽然在这部电影中,李连杰的表现被周星驰反衬得有些木讷,但这部电影却见证了他与利智的缘分。后来徐克的出现,让李连杰有了第二次腾飞的机会。
徐克与李连杰的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黄飞鸿》系列电影使李连杰再次大火。与嘉禾的矛盾使李连杰在1992年过得胆战心惊。嘉禾欠他的片酬使他决定罢演《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这场风波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回望李连杰的职业生涯,他的每一次选择都充满了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他的愤怒和反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电影行业的公平和正义。他的故事令人感叹,也让人敬佩他的勇气和决心。嘉禾公司曾尝试寻找替代李连杰的演员,然而徐克和制片方在考察后认为,替代者与李连杰相差甚远,无法弥补因李连杰罢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电影的前景一度堪忧。在徐克等人的不懈努力以及嘉禾公司的让步下,最终成功再次邀请李连杰回归。电影顺利拍摄完毕,于1992年4月16日上映。然而这一天,李连杰的经纪人蔡子明不幸遭遇枪杀,事件震惊了娱乐圈。多年后,李连杰在接受杨澜采访时被问及此事,他感慨道:“那些年,江湖上确实有不少风波。”尽管身处风暴中心,李连杰却安然无恙。他分享了蔡子明曾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大家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不会因小失大。”李连杰便是那个能下金蛋的“鸡”,他在香港和东南亚拥有巨大的票房号召力。即使在周星驰年,也就是1992年,他的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也能在年度票房榜上名列前茅,甚至超过了成龙的《双龙会》和《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这次事件让李连杰意识到,与其被别人掌控,不如自己掌控命运。于是,他与元奎共同创立了正东电影公司,并与向华强、向华盛兄弟展开合作。他们的首部作品《方世玉》于1993年上映,这一年也成为了李连杰的巅峰之年。他的三部电影《方世玉》、《方世玉续集》和《黄飞鸿之狮王争霸》均打入年度票房榜前十。其中,《方世玉》系列打破了其他制作公司对李连杰的轻视,成为他继黄飞鸿之后的又一经典角色。之后,李连杰与王晶合作了多部既具票房又具口碑的电影,如《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新少林五祖》、《给爸爸的信》以及《倚天屠龙之魔教教主》等。王晶充分发掘了李连杰的喜剧天赋,他的幽默表演甚至超过了在《方世玉》时期的表现。李连杰也在其他导演的合作中展现了一本正经的形象,如在袁和平导演的《太极张三丰》、元奎导演的《中南海保镖》以及陈嘉上导演的《精武英雄》等影片中。不管在哪个状态,无论每天奔波于多少个片场,这个时期的李连杰是快乐的,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1996年,李连杰主演的《黑侠》在美国上映,票房一个月便突破一千万美元,为他走向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年后,经袁和平推荐,他接演了《致命武器4》,第一次闯荡好莱坞便与梅尔·吉布森合作,电影票房达到1.3亿美元,成功进入好莱坞主流。到了2000年,他主演的好莱坞电影《致命罗密欧》片酬已高达一千万美元,成为好莱坞最受欢迎的功夫演员。从这一年开始,李连杰的拍片数量逐渐减少。尽管他在90年代曾一年上映数部电影,但如今被观众记住的仅有《英雄》、《投名状》等少数几部。尽管如此,回顾过去的电影时代,李连杰依然是一个不可磨灭的传奇。看电影不提及李连杰,就像去北京不上长城一样,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