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才50多岁,为何会主动退位?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帝制历史中,主动退位的帝王并不多见,大部分皇帝都是迫于情势而让位。例如唐高祖李渊,他就是在种种压力下,最终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对于拥有无上权力的皇帝来说,退位无疑意味着放弃手中的权力,因此许多皇帝并不愿意主动这样做。在1162年六月,却有一位皇帝做出了主动退位的决定,这位皇帝就是宋高宗赵构。
赵构是北宋第八位皇帝的儿子,原本并无继承皇位的资格。由于他在靖康之变中的突出表现,被封为康王,并在后来成为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是一个极为自私的统治者,他在稳固统治后,更倾向于与金朝议和,甚至不惜杀害忠诚的将领。对于自己的兄长,他也没有接回的意愿,可见他是一个极度迷恋权力的人。
在1162年六月,这位权力至上的皇帝却选择将皇位传给养子,自己成为太上皇。他给出的理由是“老且病,久欲闲退”,声称自己因为年老体弱,希望退位享受生活。事实并非如此。
宋高宗退位时的年龄是56岁,对于一个古代的帝王来说,这并非一个高龄。而且,他在退位后依然身体健康,继续担任太上皇的职位长达25年,直到81岁时才去世。他曾经对宋孝宗和宰相们展示过自己的身体状况,比如七十岁时依然步伐稳健,饮食如年轻人。
那么,宋高宗为何选择退位呢?摆脱政务,安享富贵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作为皇帝,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政务,举行朝会,接见文武大臣,批阅奏章等,工作十分繁重。宋高宗选择退位,就是为了摆脱这些繁重的工作,享受帝王的奢华生活。
他可能是为了对养子宋孝宗示恩,留下美名。由于宋高宗没有生育能力,只能选择养子继位。他对新君的恩情表示感激之情,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留下美名。主动退位也可以让宋高宗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
虽然表面上宋高宗选择了退位,但他并没有完全放弃权力。他依然能够影响到南宋朝廷的决策。无论是与金朝的战和决策,还是大小官员的任命,宋孝宗都对宋高宗言听计从。可见,宋高宗虽然退位,但依然保持着对政局的掌控力。
宋高宗的退位行为并非单纯因为身体原因,而是出于多种复杂的考虑。他希望通过退位来摆脱政务的繁忙,享受富贵生活;同时向新君示恩,为自己留下美名;虽然表面上放弃了部分权力;但实际上依然能够影响到南宋的政局。这种复杂的心理和行为背后;反映了宋高宗对权力的迷恋以及他对南宋政局的实际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