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启了一个新王朝 却毁掉了万代江山
在公元1598年,那场长达七年的援朝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此役,天朝动员了全国的力量,前后投入数十万兵力,耗费近八百万两白银,历经战火与和谈的反复较量,最终迫使日本狂人黯然退场。赢得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胜利,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代价和深刻的反思。
或许,当时的人们并未完全预见到,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庞大帝国,竟会在对付一个蕞尔小国时遭遇如此巨大的困难,以至于耗尽改革积累的财富,几乎伤及根本。遥想当年,永乐大帝横扫天下、威震四海,何其雄壮,何其霸气。
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吏治腐败,有人说是因为将帅无能,还有人说是陷入了历史的周期律。上天并未给明朝足够的时间去深刻反思这些问题。在他们尚未完全明白问题的症结时,统治危机已经如洪水猛兽般爆发。
各地农民起义如火如荼,星火燎原。更为严峻的是,后金在东北强势崛起,与蒙古形成连盟。短短几十年间,大明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走向衰亡。
明朝的兴衰历程中,不得不提的是其国策的选择。明朝处在一个全球地理大发现、海洋连接世界的关键时期。欧洲的探险家们不畏艰难,坚持开辟新航路,发展海上贸易,进行海外扩张。明朝却选择了实行海禁政策。这一决策背后的理由可能充分,但结果却使明朝与外界的交流机会大大减少。这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停滞在农业领域,商业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无法蓬勃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也最终未能成长。面对已经积累了一千多年封建主义成果的大明王朝,这一决策无疑使其失去了向近代化发展的重要机遇。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虽出身乞丐,却胸怀天下。在成为皇帝后,他的心胸和眼界似乎变得狭隘。他认为只要发展农业、让大家吃饱饭就足够了吗?这一想法导致明朝对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经济始终在农业上徘徊不前。商业贸易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尤其是海外贸易始终无法取得突破。这样的决策使得中国失去了融入世界潮流的重要机遇。
之后的郑和下西洋并非为了海外贸易和扩张,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威德和天朝的富庶强大。这一行为实际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刺激了外邦的贪欲。郑和的七次远洋航行更像是一朵嫁接在封建主义社会上的奇葩。
孟子曾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一个伟大的领导人或王朝不在于其拥有多少领土、群众或经济优势,而在于其思想是否自由宽容、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明朝所处的时期正是地理大发现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交流和侵略挑战。明朝却依然按照过去的方式生存发展下去的话注定要面临失败的结果。从万历援朝战争到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等事件都是明证。如果明朝继续封闭自己顺应时代潮流的话整个民族必将遭受屈辱历经满洲和西方列强的奴役直到公元1949年才重新站起来
朱元璋从一个乞丐成为皇帝确实了不起但这并不代表他的所有决策都是明智的他的海禁政策是整个民族的失败历史上没有哪位皇帝曾明令实行海禁他是第一人这一政策使得中国越来越封闭、麻木和愚昧是否源于他的出身、眼界和心胸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的决策对万代江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