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临死前留下一句话,可惜孙权却没把握住
孙家江东,英才辈出,孙坚凭布衣之勇收服江东,名震天下。可惜壮志未酬,身死奸贼之手。江东并未因此沉沦,其子孙策继承父志,建立东吴基业。世人皆知孙策勇猛超群,文武兼备,善于知人善任。在孙策英明领导下,文武二臣齐心合力,江东昌盛,有问鼎天下之势。
世事难料。孙策因敌众多,遭刺客重伤不治。临终前,他将江东大业托付给弟弟孙权,并叮嘱其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可惜孙权未能完成兄长的遗愿。孙策曾对孙权耳提面命之言,若能善用则能统一乱世,孙权却因误解而用之不当,导致江东的未来受到影响。那么孙策的遗言究竟为何?孙权又如何误用呢?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之际,袁绍兵强马壮。曹操与之交战必须全力以赴,导致后方空虚。孙策见时机来临,策划偷袭许昌。然而这一计谋却被许贡的门客泄露,孙策在打猎途中遇刺身亡。这一变故使得江东陷入困境,失去了攻打曹操的大好时机。
孙策临终之际并未将位子传给儿子孙绍而是交给孙权并嘱咐内外有别决策有道。然而孙权对周瑜和张昭心生忌惮,疑心重重。为了试探周瑜,孙权主动交出兵符,周瑜却表示忠心耿耿辅佐孙权。随着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后,孙权不得不重用周瑜张昭否则江东将不保。
然而孙权在任用二人时出错。他误解了孙策的遗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而将其反用为“内事不决问周瑜外事不决问张昭”。当曹操挥军南下时张昭主张投降而周瑜力主抵抗最终说服孙权抗曹避免了江东的覆灭。这一决策失误显示出了孙权在决策方面的不足和对人才的误用与不信任。
赤壁之战后孙权开始重用周瑜但依旧对其心存疑虑导致周瑜无法充分发挥其才华。周瑜为了平定天下申请攻打益州却因孙权的猜忌而失去机会最终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张昭亦是如此在江东政务上功勋卓越却因与孙权之间的信任危机而未能充分发挥其能力导致江东逐渐走向衰败。
孙策的遗言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对未来的期望。在孙权的眼中,这两位重要的人物可能被视为一种潜在的威胁,成为权力的障碍。这样的理解却偏离了孙策遗言的初衷。孙策的真正意图是希望他们能够帮助孙权稳固政权,共同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强大。他们的存在并非是为了干涉孙权的权力,而是作为辅佐和支持的角色。
如果孙权能够跨越误解的鸿沟,真正理解孙策遗言的深意,那么他将能够发掘出隐藏在背后的巨大潜力。他将能够借助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国家走向统一和繁荣的道路。他们将共同携手,克服内外困难,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这样的联盟将让孙权在权力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稳固,避免外界的干扰和威胁。
如果孙权继续固守误解,忽视孙策遗言的深意,那么他将错失一个重要的机会。他将无法充分利用这些人才和资源,无法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强大。这样的误解将使他在权力的道路上孤立无援,容易受到外界的攻击和干涉。孙权需要明智地审视自己的理解是否偏离了孙策遗言的初衷,重新审视并调整自己的战略和决策。只有这样,他才能够真正领悟孙策的遗言背后的深意,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