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从那里来 永不磨灭的记忆 不能忘记的旋律
作为中国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激荡人心的国歌。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国歌以其雄壮的力量和深情的爱国旋律,唤醒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如今,它依然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动力,激励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那么,你是否了解国歌背后的创作历程呢?国歌歌词的起源,与发生在密云一带的古北口抗战紧密相连。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日本侵略者长城以北的领土也相继失守。一九三三年春,日军进犯华北长城各关口,华北危急。古北口长城抗战作为长城抗战的主战场,战斗之激烈、时间之长久以及对战局的影响之大,使其成为抗战时期的重要事件,也对国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剧作家田汉带着上海各界人士前往古北口慰问抗日将士。战争的惨烈让他震撼,爱国将士的英勇更让他动容。他在古北口完成了长城诗歌集的写作,国歌歌词便是其中的一首。正如国歌中所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一词句是田汉亲眼目睹的战争现实。日军炮弹炸出长城豁口,危急之下,将士们将牺牲者的尸体堆积在豁口处,这种悲壮场景深深烙印在田汉的心中,成为他创作国歌歌词的灵感来源。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唱,其背后蕴含着古北口长城抗战的深刻背景。这首歌曲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英勇,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
《歌从那里来》这首歌曲,旨在让人们了解国歌的创作历程和背后的历史背景。歌词中提及“歌词写在古北口,字字句句刻心头”,几句言语便展现了抗战历史的壮丽画卷。歌曲不仅让我们了解国歌的由来,更让我们铭记历史,明白先烈的牺牲与抗争,珍视今天的和平。
“京师锁钥古北口,滔滔潮河向南流”,歌曲将人们带回现实,眼前的山川河流依旧,但历史的记忆却更加深邃。我们不仅要铭记过去的抗争,更要在党的领导下,为了祖国的复兴而砥砺前行。
《歌从那里来》,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让我们深刻铭记国歌的由来,激励我们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这首歌的作词者是吕伟忠和学生吕沅昊,作曲者是著名作曲家王宝文先生,首唱者是青年歌唱家张莉莉。歌词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凝聚着创作者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现实的思考。
听,《歌从那里来》,让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