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一战后白起为何没有乘胜追击攻打齐国攻陷邯郸
在历史上,秦国因其强大的战争能力而被誉为战神杀神。谈及此,我们不得不提及战国末年的名将白起。
白起,被誉为战神之首,擅长大兵团作战,尤其善于采用歼灭战的方式杀伤敌方有生力量。其中,长平之战作为白起最为人所熟知的一场战役,堪称古代战争史上的杰作。
在这场战役中,白起作为主将,面对骄傲轻敌的赵军主将,巧妙地利用其心高气傲的特点,示敌以弱诱其深入。将赵军引入埋伏圈后,围而歼之,切断其粮草供给,迫使赵军匆忙决战。结果,赵军主将赵括被射杀,四十多万赵军投降后被白起坑杀。这一战彻底摧毁了赵国的战斗力,使其一蹶不振。
尽管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基本消灭了赵军主力,却未能趁机攻下赵国首都邯郸。这并非白起不想攻,而是秦国内部的种种原因导致未能如愿。长平之战后,秦军本应乘胜追击,一举攻下邯郸,灭亡赵国。
韩国与赵国不甘就此灭亡,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一方面,他们试图贿赂秦国宰相应侯;另一方面,他们对范雎展开了语言攻势。他们表示,一旦赵国灭亡,秦王将有称帝的资本,而白起的功劳之大必定被封三公。在这样的诱惑下,范雎被说服了,他向秦昭襄王建议允许韩赵两国割地求和。
秦昭襄王同意了这一建议,韩赵两国达成了割让土地的协议。这使得白起乘胜追击的设想落空。不久后,秦国出兵攻打邯郸,但此时的白起身患疾病无法指挥作战。即使换了其他将领,也未能取得胜利。
白起很清楚,攻占邯郸灭亡赵国的最好时机已经失去。他向秦昭襄王表示,现在攻打邯郸不明智,因为赵国与多个诸侯国接壤,要是其他诸侯发兵救赵,很快就能到达前线。加上各诸侯国对秦国一直充满怨恨,国内空虚,秦军必败。
秦王不信邪,依然坚持攻打邯郸。在僵持的过程中,赵国向魏楚求救。魏楚两国派出了大量兵力支援赵国,形势逆转,秦军不断失败。白起再次表示,这是秦王不听其劝告的结果。
秦昭襄王愤怒之下,强迫白起出兵攻赵。但白起因病重不能出征。在他拖延的时间里,秦军的战败消息不断传来。秦王催促白起立刻出发,但白起在到达杜邮后,因多次推辞、拖延被秦王认为有怨言、不服命令,最终赐剑让其自刎。
临死前,白起仰天长叹,自问何罪至此。他想到自己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国降卒的行为,认为自己的确该死,于是拔剑自刎。这位战神的一生就此落幕,留下的不仅是战争的传奇,还有历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