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支撑我国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提高
冬日下的产业扶贫之光:贫困地区的希望与未来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题曰:“产业扶贫,照亮贫困群众增收之路”。在这寒冷的冬日,让我们关注那些在产业扶贫政策滋润下的贫困群众,他们的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于文静、陈春园报道,冬至时节,江西省南昌县塘南镇的工控·塘南第六产业园的扶贫车间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贫困户李七香和其他7名贫困群众正在果蔬大棚里辛勤耕耘,种植管理小番茄。李七香满面笑容地说:“如今有产业扶贫的好政策,我们贫困户也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上岗前有专业培训,上班就在村口,很方便,一个月能挣3000块钱。我和我老公都在车间务工,年收入能达到7万块钱左右,以前想都不敢想!”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它为贫困地区注入了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实现长远发展。农业农村部最近的数据显示,产业扶贫政策已覆盖全国98%的贫困户,其中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群众基本都参与到产业扶贫中。贫困劳动力在本县内乡村企业、扶贫车间务工的超过1300万人,占务工总人数近一半。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表示,在产业扶贫的有力支撑下,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长30.2%。这一成果来之不易,但也应看到,部分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农业农村部将从规划引领、政策扶持、产品销售、主体培育、科技服务五个方面着手。
规划引领,组织脱贫地区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突出特色和全产业链开发;政策扶持,将产业扶贫帮扶资源有序转到乡村产业振兴,保障产业用地需要;产品销售,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主体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科技服务,为脱贫地区打造一支“不走的科技帮扶队伍”。
产业扶贫的温暖阳光照亮了贫困地区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地区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贫困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