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元末时期的枭雄 朱元璋能成功,陈友谅为什么失败了
未知:元末乱世中的英雄传奇
在元朝末年,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一场反元起义的烈火已经点燃,而第一把火,就是由刘福通引领的起义。这个起义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天下群雄纷纷响应。但在这乱世之中,为何只有朱元璋最终成功,而陈友谅却功败垂成呢?让我们一起跟随奇闻奇网小编的脚步,探寻这背后的故事。
朱元璋,出身贫寒之家,饱受元廷官吏的压迫与剥削。机缘巧合之下,他加入了红巾军,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他周围围绕着武有徐达、常遇春等英勇战将,文有等谋士。朱元璋善于识人用人,他懂得如何凝聚人心,如何发挥部下的能力,因此他的势力越来越强大。
而陈友谅则完全不同,他为人奸诈狠毒,部下对他只是畏惧而非心悦诚服。他在攻占太平城后,甚至杀害了挟持的徐寿辉,自立为“大汉”。他的成功似乎只是建立在短暂的权谋之上,基础并不稳固。
朱元璋更善于隐藏真实意图。他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北有刘福通,西有陈友谅,东有为屏障。他懂得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既减轻了来自元军的压力,又为他扩充实力和巩固根据地提供了有利条件。他采纳了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这是一种务实不务虚的策略,不因贪图虚名而引来祸患。
相比之下,陈友谅急功近利,贪慕虚名。他急于称汉王,甚至杀害了名义上的领导徐寿辉。他的行为使得他成为了各路枭雄的标靶,削弱了“陈汉”集团的实力。
朱元璋还善于把握形势。他以小明王韩林儿为挡箭牌,名义上接受“韩宋”政权的领导,实际上却自行其事。当元军忙于镇压韩宋政权时,他的势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随着元廷力量的消耗殆尽和军阀的内讧不止,元廷已经无法控制局势。此时摆在朱元璋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消灭陈友谅集团;二是消灭张士诚集团后再说陈友谅的事。无论如何都得先平定南方再扫荡残元。正在朱元璋犹豫不决之时陈友谅却抢先发难迫使朱元璋下决心消灭陈友谅集团!两大集团在公元1363年爆发鄱阳湖大决战最终陈友谅战败身亡陈汉政权也随之覆灭其子陈理投降朱元璋强盛一时的陈友谅集团灰飞烟灭!随着陈友谅集团的覆灭朱元璋又消灭了张士诚集团随后便一统江南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朱元璋的开国称帝可谓水到渠成!回望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朱元璋之所以能从一个平凡的百姓成长为伟大的帝王是因为他既能够凝聚人心又能够识人用人!他的成功源于他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对形势的敏锐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