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电站(纸币上的“中国建造”丨普特拉姆
自古以来,中国始终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我们的“中国建造”与“中国技术”不仅是国家的骄傲,更是与世界共享合作成果的重要载体。从基建到能源,从水利到电力,我们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实施的诸多项目,都体现了务实合作的精神,为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在斯里兰卡,普特拉姆燃煤电站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它不仅被印在了斯里兰卡上,更成为了中斯友谊的见证。
这座电站,犹如中斯两国合作的璀璨明珠,矗立在斯里兰卡中北部。它的发电量占到了斯里兰卡电力需求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斯里兰卡最大的电力生产基地。普特拉姆燃煤电站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当地电力短缺的问题,更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座电站的建设者们,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他们远离家乡,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斯里兰卡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这座电站的建成,对当地居民来说,意味着生活的巨变。以前,由于电力短缺,他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如今,有了普特拉姆燃煤电站,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美娜卡一家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他们现在可以在炎热的季节里享受清凉的电风扇,孩子们也可以用手机上网、社交。拉吉·库马尔更是感慨地说:“这座电站在普特拉姆建成后,很多人都从中受益。”
普特拉姆燃煤电站不仅是中国制造的杰作,更是中斯两国合作的典范。从建设到运营,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目前仍有22名中方工作人员坚守在电站,他们负责维修和技术培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电站的顺利运营保驾护航。欧阳新峰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把14年的青春献给了这座电站,他说:“在海外项目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一件事做得尽量完美、做得尽量好,这是非常值得的。”
除了工作的艰辛与付出,这些中国建设者还在异国他乡收获了家庭的幸福。谭益连与一位斯里兰卡姑娘牵手共度了11年的时光,他们的孩子已经10岁了。他说:“刚开始不习惯吃咖喱米饭,但时间长了也慢慢可以吃了。”他的妻子维鲁什妮也表示:“他是我丈夫、我的家人,如果他决定回中国我就和他一起回中国。”这些中国建设者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他们的心始终与家人紧紧相连。春节时,他们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红红火火地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这份坚守与付出、责任与担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普特拉姆燃煤电站不仅是一座发电站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一座见证中斯两国人民深厚情谊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