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大地理区域(九州共贯、多元一体——中
【光明论坛·温故】时世平(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研究员):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卓越脉络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文明之星熠熠生辉。习总书记于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话语如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其中,“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便是那璀璨星辉中的一颗。
回溯至千年前的西汉,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如春风拂面,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团结与和谐的种子。“九州共贯”,源于《汉书·王吉传》,意味着天下政令法规的贯通,是中华文明的共同体理念。在这里,“九州”是中华大地的象征,“贯”字承载着统一的精神内核。
提及“多元一体”,我们不得不提及中华民族这个多元的民族实体。作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概念,“多元一体”强调包容与融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一体格局。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概念,更是文化共同体意识的体现。在这其中,各民族既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又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中华民族。
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必然包含了多元的民族单位与一体的中华民族。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的交流、融合,形成了一个多民族交融的统一体。这种格局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分散到多元再到一体的漫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他们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和广袤疆域,共同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融合、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这种团结融合,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包容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深厚亲近。这种内生动力,决定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的突出统一性是我们强大的根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筑牢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是最深层的认同。我们要以文化认同为纽带,铸牢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各自文化的交相辉映,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成就中华文明的精彩篇章。
《光明日报》作为党的重要舆论阵地,始终关注着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发展。今日之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让我们携手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年7月6日第2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