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是什么人?他跟金幼孜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今天,奇闻奇网的小编带大家探寻一位特别的人物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永乐八年的历史画卷,探寻那波澜壮阔的一幕。
在永乐八年二月十日这一天,明朝的五十万大军浩荡北上,从北京的德胜门出发,一路延伸至数十里之外。这是皇帝朱棣登基后的首次出征,将士们怀着坚定的信念,走出居庸关。在一个月后的一个清晨,关外凌霄峰附近的山谷中,四位大臣因为迷失道路而陷入困境。
突然,“噗通”一声,一位身穿绯色官服的大臣从马上跌落,烟尘四起。他的同事中,只有一位大臣毫不犹豫地下马扶他起来,而另外两位大臣则头也不回地继续赶路。
这四位大臣都是朝廷的重臣。坠马的那位名叫金幼孜,扶他起来的是杨荣。不回头的两位大臣分别是胡广和金纯。他们四人都是内阁大臣,胡广和金纯与杨荣和金幼孜同处内阁共事多年。为何在金幼孜遭遇困境时,只有杨荣伸出援手呢?
历史背景是这样的:朱棣登基后,蒙古势力日益猖獗。永乐七年,鞑靼人杀害了明朝使臣郭骧,朱棣大怒,派兵攻打鞑靼。丘福率军中了敌人的陷阱,损失惨重。朱棣得知消息后震怒,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出征,决心为明朝挽回颜面。杨荣、金幼孜、胡广等内阁大臣作为文臣代表随军出征。
在大军行进过程中,这三位内阁大臣以及工部侍郎金纯因为不熟悉道路而迷失在山谷中。当时正值初春,北方天气寒冷,四人身上未带食物,处境十分艰难。在寻找大部队的途中,金幼孜因马背颠簸而摔下马背。胡广和金纯为了自救而迅速离去,只有杨荣停下脚步,将金幼孜扶起来并送他上马。
杨荣的义举被记载在《明史·杨荣传》中:“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暮夜,幼孜坠马,广、纯去不顾。荣为结鞍行。”这一事件特别凸显了杨荣的高尚品格和重情重义之举。与此相反,胡广的行为则让人大跌眼镜。虽然胡广曾誓言以身殉国,但在关键时刻却背叛旧主迎接朱棣入城。在金幼孜落难时,他的表现令人寒心。胡广的行为充分暴露出他寡廉鲜耻的人品。在金幼孜再次摔下马时,杨荣毫不犹豫地卸下自己的马鞍给金幼孜使用。自己则坐在没有马鞍的马背上。他们艰难前行直至第二天中午才找到朱棣的大军。见到朱棣后杨荣因长时间骑行屁股磨破但朱棣深受感动对杨荣称赞有加从此更加信任他对杨荣更是刮目相看之后每次出征都会带上他一同前往战场在后来的岁月中杨荣不仅凭借自己的学识成为内阁重臣还因其高尚品格被誉为明朝三杨之一历经四朝内阁被人尊称为四朝宰相晚年时他的事迹被金幼孜在其作品《北征前录》中盛赞传奇故事至今仍让人深思发人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