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弑君背负骂名 司马昭又是怎么洗白自己的
【历史介绍】魏国之君曹髦的悲壮之旅
走进历史的长廊,今天让我们一起聚焦于那位被命运推上风口浪尖的魏国之君——曹髦。他是东海王曹霖的庶长子,原本与皇位无缘。随着司马家族掌握军政大权,小皇帝成为傀儡,曹髦的命运也发生了重大转折。
不甘心被摆布的曹髦,在司马家族掌控大局的背景下,被选中继续扮演木偶角色。这位少年君主并非泛泛之辈。年仅十三岁即位,他便展现出从容雅致、不卑不亢的皇家气度。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他,虽身为傀儡,却在短暂的十九年中留下了多部儒家学术著作,以及众多诗歌和画作。史学家们评价,曹髦颇具其曾祖的神韵。
历史给他的第一个身份却是学者,更是傀儡政治家,这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曹髦不甘心被贴上傀儡的标签,决心夺回兵权。在关键的时刻,他遭遇了司马昭的强力对抗。尽管他尝试通过夺回兵权来重振皇威,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
甘露五年五月初六,曹髦召来心腹,决心亲自征讨司马昭。他扔下写好的讨司马昭诏书,准备出发。关键时刻,身边的小人告密。当鸡蛋非要跟石头玩命的时候,估计石头也哆嗦。曹髦的气势让士兵们握兵器的手都不由软绵无力。最终,在贾充的精锐部队面前,曹髦虽亲自挥剑砍杀,却依然未能改变命运。成济和他的兄弟成倅直接刺杀了曹髦,堂堂大魏皇帝就这样横尸街头!
司马昭心中欢喜洋溢,终于达成了他的目的!好友的抗议声也随之响起。陈泰,陈家与司马家世交,对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擅权表示强烈不满。尽管陈泰在朝中影响力巨大,司马昭却巧妙地让他沉默下来。陈泰的舅舅荀顗被司马昭请出山,出面劝说陈泰。无奈之下,陈泰只好为司马昭出面斡旋。他提出平息事端的办法:必须严惩罪魁祸首贾充。司马昭却婉拒了这一提议,让陈泰退而求要求拿成济兄弟开刀。司马昭欣然接受。
有司马孚和陈泰的背书,朝中其他大臣的怒火也被压制下来。成济和成倅兄弟却成了这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他们为主子排忧解难,却最终被弃之如敝屣。他们的不服罪行为导致抓捕人员无情地射杀他们。尽管司马昭只杀了这兄弟俩,却引发了世人的非议。
郭氏被迫写下诏书,将曹髦描绘成魔鬼般的形象,而司马昭则成了无辜的好人。一道诏书,巧妙地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曹髦的反抗被描绘成弑母的恶行。接着,司马昭又借故处决了王经,将他塑造成曹髦的同谋。王经的冤情并未因此平息。
案发后,司马昭表现得悲痛欲绝,甚至超过了司马孚和陈泰。他巧妙地利用机会装好人,除了处决成济兄弟外,他还以救驾不力的理由处决了几个反对派。接着,他向郭太后“请求”,以王礼安葬曹髦。处理完曹髦的后事,司马昭立刻宣布拥立曹奂为帝,成功地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同时也展现了他的忠诚和无奈,仿佛他只是在为曹家打工,命运之苦让他无法抗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