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厉王是如何一步一步将西周带入衰败的道路上
周厉王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天,趣怪网小编带你走进周厉王的世界,深入了解这位西周时期的传奇人物。
周厉王,一位名震四海的人物,他的影响力源于三个方面。
他开启了“周召共和”的历史篇章,为我国历史确立了确切的纪年——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从此,中国的历史纪年一脉相承,未再间断。
周厉王的名声远扬,是因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召公谏厉王弭谤》。这篇文献中,包含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千古名言。这一思想在先秦时期得到了荀子的呼应,他在《荀子·王制篇》中提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而在《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中更是阐述了“怨不在大,可畏惟人”的道理。这些思想,都是对周厉王时期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借鉴。
周厉王的名声也与西周的衰败紧密相连。他是西周第九代(第十个)国王,其统治时期被称为“九代而衰”。虽然在其统治初期,“宣王中兴”带来过短暂的繁荣,但终究无法挽回西周衰落的命运。随着贵族加重剥削和连年征战,平民和奴隶的不满情绪激化,反抗之声不绝于耳。为了镇压反抗,周朝统治者采取了严酷的刑罚。据《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当时的刑罚种类繁多且残酷无比。但即便是如此严酷的刑罚,也无法阻止人民的反抗。
周厉王即位后,统治者的压迫更加严重。在他的宠臣荣夷公的谋划下,厉王对国人横征暴敛,实行“专利”,即把国人赖以生存的资源全部霸占。这样的行为激起的国人的愤怒,他们纷纷起来谴责周厉王。大臣召公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便进宫劝谏厉王,但周厉王却充耳不闻。
为了镇压国人的舆论,周厉王采取了恐怖政策。他派的巫师去监视国人的活动,禁止他们谈论国家政事,并且鼓励告密。在这种恐怖统治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虽然国人不敢言语,但他们用怒目相视来表示心中的愤恨。然而周厉王却以为自己的恐怖政策已经成功镇压了国人的舆论而沾沾自喜。面对召公的忠贞之言他依然固执己见最终导致了全国的反抗。
那一天终于来临了无数的奴隶和平民突然联合在了一起声势震天他们冲进王宫四处寻找周厉王身边的侍卫早已对这位国王心生不满所以并没有人为他卖命国王只得带着几个亲信落荒而逃。
人们没有找到国王于是决定杀死他的儿子。当时他的儿子已经被立为太子藏身在召公家中。百姓们要求召公交出太子召公无奈只好将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交了出来。假太子当场遭到了百姓的毒打不幸丧命。最终百姓们赶走了国王由召穆公、周定公二位相国共理朝政号称“共和”史称共和行政。
回首周厉王的统治时期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民心不可违只有善待民众才能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