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诸葛亮出山那么晚为何不是投奔曹操?
在公元197年的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各路大V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争抢着成为年度最炙手可热的IP。就连一些小号也不甘示弱,纷纷在边缘城市如下邳等地开展创业之旅。与此一个青涩的少年也在河南南阳悄然开启了他的网络生涯,他便是未来的卧龙先生——诸葛亮。
年仅16岁的诸葛亮,虽然初涉网络世界,却并不想急于求成,盲目追求成为大V。他低调开通的“卧龙”号,没有大肆宣传,也没有求转发、求点赞。他只是默默地关注着的风云变幻,宛如一位智者静待时机。
当时的社会传言纷纷,许多大V红利期已过,再想崭露头角难上加难。然而诸葛亮却不为所动,他心如止水,不为外界所扰。他关注的不是网络的繁华喧嚣,而是实实在在的蔬菜与庄稼。
从公元199年开始,诸葛亮依然故我,不为外界所动。他看到的是更深远的未来,而不是眼前的繁华。他淡定地观察着世事的变迁,他的兄长去了东吴,同学投奔了刘备,而他自己则在默默积累力量。
诸葛亮是个不将就的人。他不去东吴,觉得那里虽好但不过是部门经理的天堂;他也不去曹营,因为曹操的谋士已经济济一堂。他在等待一个能让他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个能让他真正发挥智慧的机会。
历史证明,没有诸葛亮,曹操依然能雄霸北方;没有诸葛亮,孙权依然能称雄江左。但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的三分天下便无从谈起。他是那个能点亮刘备眼中星光的人,是那个能让历史翻篇的人。
诸葛亮在等待,等待那个能让他施展才华的人——刘备。他们的相遇如同久旱逢甘霖,如同星辰遇上了夜空。刘备来了,带着他的梦想和期待,而诸葛亮则早已做好了准备。
然而诸葛亮并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他先是玩起了躲猫猫,其实是想挫挫关羽、张飞的锐气。他知道空降的CEO如果不先降服业务骨干,工作便难以开展。于是他耐心等待时机,直到摆平了这两位大将,才一出手献上了《隆中对》,惊艳四座。
诸葛亮的等待并非徒劳无功。他在等待中观察、思考、积累。他关心的不只是蔬菜,更是天下大事。他的力量来源于等待时的积累与沉淀。如果刘备上门时,诸葛亮拿出的是《有机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淡水养殖致富100篇》,虽也是呕心沥血的著作,但历史的走向或许就此改变。
诸葛亮的草屋里,刘备只等了两天;而他为了等刘备,却等了十年。真正的机会不会辜负每一个耐心等待的人。郭嘉从袁绍处离职后等了六年,终于碰到了曹操;同样地,司马懿被曹操拒绝七年之久后终于得到了他的赏识。未来如此美好,我们不必着急。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遇见更好的机会和更好的自己。
公元207年,诸葛亮出山了。虽然有人觉得晚了,但他却淡定地回答:“不晚啊,对我来说,三国才刚开场。”这份淡定与从容正是他真正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