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帝制朝服 探析洪宪帝制失败的原因
关于洪宪帝制是否有专属朝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历史爱好者们。关于帝制期间,大臣们所穿的服装是否就是朝服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一下。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我们能见到的关于帝制朝服的最直观资料,是袁世凯在天坛祭天时所穿的服装,以及张作霖被封为二等子爵时的着装。在这一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祭天”和“称帝”是两个独立的历史事件。祭天时的服装是祭祀性的礼服,而非正式的帝制朝服。当时所穿的这套祭祀礼服是统一的用于祭祀的官服的一种,鲁迅也曾穿过这身冠服参加祭祀孔子的活动,可见祭天时的冠服并非帝制朝服。
紧接着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只有在正式登基称帝之后,才有朝服的存在。据相关资料显示,为了袁世凯登基而特别定制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龙袍,而是一套西式的大礼服,手下官员的朝贺服为军礼服。袁世凯的帝制梦并没有来得及实现,他打算称帝的消息一出,便遭到了全民的反对和激愤,迫于各方压力,帝制匆匆取消,存在时间不足百天。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关于洪宪帝制的服装,实际上是祭祀性的官冠服,而非真正的朝服。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洪宪帝制朝服的存在。
接下来,我们来一下洪宪帝制失败的原因。洪宪帝制存在的时间短暂,其失败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综合作用。
我们说要成功的关键在于要合乎当时的国情。很显然,帝制并不适合那时的中国。甲午战争后,传统儒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虽然未受重大冲击,但出现了认同危机。天命和大一统思想无法为袁世凯的帝制提供合法性支持。而且,革命推翻了已存在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制国家,君主形象在国人心中已失去神圣性,民众对君主不再像以前那样尊重。
袁世凯在称帝后并未得到手下人的支持,内部逐渐崩散,人心不齐。副总统黎元洪公开反对帝制,拒绝接受亲王的加封。心腹大将如段祺瑞、冯国璋以及北洋元老徐世昌等对帝制运动持消极抵制态度。甚至在1916年5月,袁世凯最亲信的心腹党羽也宣布独立。原本支持建立帝制的日、英等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劝告袁世凯停止帝制活动。
我们再来一下袁世凯洪宪帝制的内容。1916年,袁世凯如愿以偿称帝,史称“洪宪帝制”。当上皇帝后的袁世凯做了些什么呢?洪宪帝制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
称帝后的袁世凯将1916年定位为洪宪元年,摒弃了以民国纪年的方式,改以“洪宪”纪年,彻底背叛了共和。他发布了一系列命令来彰显自己的帝王身份,例如册封一亲王、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给信任的下属,甚至下令一些故人旧友在面对他时不用自称为臣,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义气”。
袁世凯还重新设计了帝国的旗帜,将五色旗的顺序打乱,将黄、蓝、白、黑四色分列四方,作为帝制的国旗。他还找人设计铸造了一款银币,这枚银币正面是他的身着大帅服的肖像,反面是一条飞龙,且有“中华帝国”、“洪宪元年”等字样。这款银币具有浓厚的帝王色彩,做工精美,但遗憾的是存世极少。
袁世凯的登基称帝仅仅存在了不足百天便被迫取消,他在位时的各种命令等全都没有了意义。我们今天谈论起帝制时,所知晓的内容也仅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