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喇姑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康熙为何对她如此敬
今天,趣怪网的小编要带领大家回溯历史,探寻一位传奇人物——苏麻喇姑的故事。
四十年前,在蒙古科尔沁草原上,一个名叫苏麻喇姑的小女孩出生在一个贫困的牧民家庭。她的本名或许叫做苏墨尔,这个名字在蒙语中代表着毛制的长口袋。这位小女孩的聪慧与活泼不仅仅局限于她的名字所象征的平凡生活。
苏茉儿自幼就聪明伶俐、活泼灵动,长大后逐渐在当地崭露头角。年仅十岁时,她就被科尔沁贝勒府相中,成为二小姐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位二小姐就是日后对清朝初期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孝庄皇后。随着二人渐渐长大,到了如花似玉的年纪,十三岁的布木布泰被家人做主嫁给了皇太极,成为侧福晋。苏茉儿作为贴身丫鬟陪嫁到夫家。她们主仆情深,关系亲如姐妹。孝庄皇后对苏茉儿非常重视,亲自教导她满语、写字,并传授宫廷礼仪习俗。苏茉儿天赋异禀,学得飞快,不久便掌握了满语,并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
当清军于1644年入驻中原时,孝庄皇后随着大部队入宫,被尊为皇太后。苏茉儿也跟随来到了北京,随后更名为苏麻喇。此时的她不仅精通满语,连汉语也迅速掌握,凭借聪明才智赢得了众人的敬佩。在孝庄皇后面前,虽然江山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但孝庄对皇帝也必须低眉顺眼。在这苦闷的时刻,苏麻喇是唯一能给她出谋划策、悉心安慰的人。她的地位愈发重要,得到了更多人的尊敬。
康熙皇帝出生后,孝庄对他寄予厚望,并让苏麻喇帮助抚养和教育。苏麻喇甚至担任了康熙的老师,教授他满文和书法。众所周知,康熙后来的满文、书法造诣极高,这其中离不开苏麻喇的悉心教导。在康熙登基后,苏麻喇也悉心辅佐,与康熙、孝庄共同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为康熙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教育方面的贡献,史料记载苏麻喇还擅长女红,甚至参与了“国初衣冠饰样”的制作,可见她的技艺非凡。在清朝时期,以她的身份能够参与如此重要的事务实属罕见。苏麻喇经历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个重要时期,对于清朝皇室来说,她的贡献不可磨灭。
在清朝皇室中,上到孝庄、康熙,下到皇室子弟都对她极为看重。孝庄称她为“格格”,康熙则亲切地称她为“额娘”。而其他人则按照康熙的辈分,纷纷称她为祖母等等。她的地位之尊,可见一斑。
康熙四十四年的一件小事更能体现出康熙对她的敬重。当孝庄离世时,苏麻喇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康熙见状,便将皇十二子交给她抚养,让她感受到了被需要和安慰。要知道,康熙是一个极其注重身份的人,后宫许多庶妃即使生了孩子也没有名分。而在后宫中,只有“妃”以上的女人才有资格抚养孩子。当苏麻喇病倒时,康熙闻讯急忙赶回宫中,并特以下葬之礼厚葬她。
三年后,孝庄被安葬在昭西陵,而苏麻喇姑则被安葬在昭西陵东墙外,两地仅隔1.5公里,以续主仆、姐妹情谊。这一安排体现了康熙和整个皇室对苏麻喇姑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