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怎么想出两路北伐的办法的?
欢迎来到趣怪网,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古代战略与决策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古代战争中,决策的正确性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就拿刘备来说,他面临的局限性其实并不复杂。只需要暂停北伐,密切关注孙权的一举一动。一旦孙权出兵合肥,关羽便可趁机袭击孙权,相互牵制,保护荆州三个郡问题不大。诸葛亮在蜀国主政时期,事情往往不得不亲自处理,手下缺乏出类拔萃的人才。这与红军形成鲜明对比,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红军的干部群体也英才辈出。那时的天下,谁的地盘大、实力强,人才就跟谁混。刘备虽然费尽心思,但顶级人才始终难以招揽。
隆中对确实是刘备的战略行动方案中最优秀的之一,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与孙权的联盟极其脆弱。即便在关羽娶了孙权的儿子后,这个联盟也始终难以坚如磐石。只要有机会,双方仍有可能爆发冲突。这个战略的目标需要北方发生变故才能实施。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家大族放弃了与曹魏的对抗,选择了合作。
只要曹魏一方不出问题,短时间内北方不会有大的变化。关于分兵的问题,我咨询过一位懂军事和历史的专家。他告诉我,如果曹魏没有动乱,这个分兵战略是不可行的。但在曹魏真的出现变故时,这个战略是可能的。如果曹魏一方国内稳定,可以派出一名大将带领一支部队在关中地区坚守,同时调集主力进攻关羽的荆州方面军。与此东吴在合肥的防线也足以应对孙权的短暂冲击。
即使关中被占,合肥也被攻下,这期间的时间也足够击破关羽军团。随后可以以荆州为诱饵,与孙权结盟,集中所有力量赶到关中应战刘汉集团。如果不出意外,挡住刘汉军团并收复失地是没有问题的。回想诸葛亮隆中对时期,刘备只有新野一座小城,百万大军压境,只得逃奔江东。诸葛亮凭借残兵败将的政治说服孙权结盟,共同抵御曹操于赤壁之战。随后占领荆州大部分土地,实现战略目标。汉中一役战胜曹操后,跨有益荆二州,关羽威震华夏。
然而不能统一天下的最大失误在于丢掉了荆州和经历了夷陵惨败。五次北伐虽然意义重大但并不显著。那时的蜀汉资本太少,无法承受重大失误的风险。这也是诸葛亮小心翼翼进行北伐的原因。丢掉的荆州源于二十年前的战略构想存在问题。如果不及时做出调整并与盟友进行外交沟通,责任无法归咎于他人。论及为何灭亡中山国和大收胜利果实的原因在于时局的变化和各国的互相攻伐。如果刘备诸葛亮等高层在汉中胜利时没有头脑发热而是理智地与孙权合作共伐曹操那么许多事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甚至连曹丕都没有想到孙权会这样行动简直让人笑醒。这并不是说孙权失策而是孙权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盟友都能享受到很大的利益这也是外交上的策略之一。隆中对是诸葛亮站在刘备客居荆州的现实情况下提出的合理战略构想我们要考虑汉末的交通状况以及集中资源于一路的运输成本问题因此分为两路的战略构想是极其合理的。总的来说隆中对是一个在刘备现有基础上极其合理的战略构想它充分考虑了刘备的实际情况和利益需求同时也考虑到了与盟友的关系和外交策略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