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暗讽汉武帝,为何还被提拔做官?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独特的人物和事件令人难以忘怀。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位儒生孔僖与汉武帝之间的一段佳话。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揭示了孔僖的才华与胆识。
汉武帝,这位在位54年的伟大帝王,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国策略,大大扩充了帝国的版图。他采纳了“独尊儒术”的策略,为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样一位伟大的帝王,却曾被一位儒生暗讽为“狗”。这位儒生就是孔僖,他并未因此遭受惩罚,反而被皇帝提拔为官,这个故事简直让人惊叹。
孔僖,字仲和,出生在儒学世家。他年轻时曾在太学钻研经学,与崔骃结为好友。两人对于经学的研究互相督促、鼓励,并在很多问题上有相同的观点。他们之间的友谊深厚,被老师和同学视为“最佳拍档”。
某日,孔僖读到《春秋》中关于吴王的史实,不禁大发感慨。他称吴王夫差在位之初志存高远、奋发图强,还算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但随着战争的胜利,夫差变得骄傲自大、昏庸残暴,最终落得身死国破的下场。孔僖感叹,这样的结局就像画龙不成反类狗。崔骃听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谈到了汉武帝的功过。
就在他们谈论之际,旁边的一位同学梁郁插言附和道:“如此说来,武皇帝也是狗吧?”孔僖和崔骃听后默不作声。梁郁误以为他们是在轻视自己,心中不禁恼羞成怒。为了报复孔僖和崔骃,梁郁将他们的言论告诉朝廷,请求严惩。
章帝看到举报信后很生气,以“诽谤先帝、讥讽当朝”的罪名逮捕了崔骃。孔僖得知消息后十分恐惧,知道自己也难逃一劫。于是,他抢先一步,在朝廷使者到来之前,写了一份表文为自己和崔骃辩解。
孔僖在表文中罗列了汉武帝在位的失误之处,并表示他的优劣得失都记载于正史当中。他提到如果因为有人说了几句实话就责备、惩罚,只能让天下人嘲笑。他还以齐桓公为例,说明承认错误、知错能改的重要性。孔僖的言辞恳切、逻辑严密,让章帝对他心生佩服。
汉章帝看到表文后,非但没有龙颜大怒,反而连连点头。他下令释放崔骃,对孔僖的逮捕计划也取消了。因为欣赏孔僖的才华和直言敢谏的精章帝甚至提升他做兰台令史这无疑是对孔僖的极高认可。
尽管“汉武帝是狗”的论断并不是孔僖的原话但从他与崔骃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他确实默认了这个看法。然而孔僖在表文中并没有就此向朝廷认错反而对汉章帝意图为汉武帝掩盖过错的行为大加指责。这样的行为放在其他朝代都有杀身灭族的风险。但汉章帝却展现出了非凡的胸襟气魄不仅放过了孔僖、崔骃还给了孔僖官职这样的举动令人钦佩。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展现了孔僖的才华与胆识。他们的经历让人感叹不已也让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