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陵墓之谜:武则天墓何以刀枪不入
在人类历史的尘封中,有一座陵墓如同传奇般存在,它就是被誉为“万年寿域”的乾陵。若问哪座陵墓最难挖掘,答案无疑是乾陵。这座陵墓经历了冷兵器与的洗礼,无论刀剑劈砍,还是大炮的轰击,都未能撼动其分毫。尽管岁月流转,历史变迁,茂陵已被搬空,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一空,连大帝的尸骨都难以凑齐,为何唯有武则天的乾陵能够独善其身呢?
让我们回溯到乾陵的修建时代。这座陵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的梁山之上,距离古城西安76公里。它的修建始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仿佛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南二峰为胸,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唐时的风水大师认为,梁山有利于女主,因此武则天选择这里作为她与丈夫百年之后的“万年寿域”。
乾陵的修建正值盛唐时期,国力充盈,使得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被誉为“历代诸皇陵之冠”。内部的宝藏丰富到令人难以想象,经过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500吨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更令世人瞩目的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从乾陵躺进武则天的那一刻起,梁山就从未消停过,吸引着无数贪婪的目光。
第一位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这位盐贩子在攻进长安后,得知乾陵入口可能位于梁山的西侧。于是黄巢大喜,立即派出40万士兵挖掘。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铲挖技术娴熟,不久就将半座梁山铲平,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然而乾陵似乎根本没有入口。后来唐王朝军队发起反攻,黄巢无奈空手而逃。他并不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皇帝的墓道口离修建产生的碎石有三百米之远。他愚蠢地挖错了方向。
第二个伸手向乾陵的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似乎与李唐王朝八字不合,已经挖掘了十七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尚未得手。然而他的梦想在此破灭。他和黄巢一样多次发动人马挖掘乾陵未果。最危险的是第三次挖掘尝试。这次出动的不是几十万大军而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使用开山劈石的大炮盗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锄头、铁锹而是大炮和包。但就在孙连仲将军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时天空突然出现浓烟并化为龙卷风顿时天昏地暗走石飞沙造成了大量士兵伤亡最终只得放弃挖取宝物的想法而乾陵得以幸存下来。尽管如此在民间传说中关于《兰亭序》陪葬武则天的说法仍然流传至今令人神往不已。直到如今陕西省成立了专门负责发掘乾陵的工作委员会经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证实这座陵墓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的帝墓它的神秘和魅力依然存在在我们的心中等待着未来的者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继续讲述这座传奇般存在的陵墓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