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中英布作为其中之一 英布最后为什么会
深入了解项羽与英布:一段复杂的历史情缘
对于许多历史爱好者来说,项羽与英布的故事似乎总是令人捉摸不透。今天,跟随趣怪网小编的步伐,让我们一同探寻这段复杂的历史情缘。
谈及项羽的失败,不得不提的是他的诸侯王们的背叛。曾经,他分封的诸侯王却纷纷反过来攻打他,使他最终陷入困境。
很多人指责项羽用人不当,评价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表面上的仁爱,在关键时刻却显得捉襟见肘。比如对待英布,项羽看似慷慨大方,但在封赏时却显得犹豫不决。韩信曾讽刺项羽,官印的棱角都被磨平了,却仍舍不得拿出来。这就是项羽妇人之仁的一面。
英布本是一个混混,因犯法而被处以黥刑。秦朝律法虽严,但也不轻易给人上刑,可见英布早年便不是省油的灯。被受刑后,英布竟沾沾自喜,他曾有人给他看相说,受刑之后就会称王,于是英布也被称为黥布。英布的这种招摇的做法,其实是表达对秦朝当局的不满。陈胜起义后,英布便去煽动造反,后来投靠了项羽。
由于英布骁勇善战,每次打仗都冲锋在前,受到项羽重用。项梁死后,项羽继承了部队,英布便跟随项羽混。在项羽的成名之战中,英布追随项羽,杀了宋义,击败秦军,活埋了部下二十多万人。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时,以军功封英布为九江王,统治两个郡。
从英布的经历可以看出,项羽的用人之道确实存在问题。项羽所重视的都是他的将士,封赏的也大多是他的将士。作为一名将军,项羽始终将将士放在第一位。这也暴露出他的一大缺点:不重视文人,不重视思想教育。比如他曾撵走谋士范增,正是这样的表现让许多人评价范增脸皮薄。其实也是因为项羽不重视文化教育,成天与将士们混在一起。
中国古代的武将大多没有文化,主要依靠战争经验累积的军事才能。项羽将他们分封为诸侯王后,自然容易产生隔阂。在秦末汉初时期,与武将讲仁义礼智容易被视为异类。大多数脱离项羽的诸侯王都开始反叛。最先背叛的是齐王田荣,而英布作为项羽最能打的将领自然也不例外。刘邦趁机派随何去游说英布投靠他们一起攻打项羽。大多数人疑惑为何英布会背叛项羽而投靠刘邦呢?其实还是怨项羽在与刘邦僵持之际未能重视拉拢英布反而导致英布的背叛。刘邦为了调动韩信南下曾答应封其为齐王以此作为条件吸引人才使得英布心生二心。刘邦给英布开出的价码是封其为淮南王涵盖了九江庐江衡山豫章等郡比原来的九江王辖区大得多这也使得后来英布敢于正面挑战刘邦而不落下风。最终由于不擅权谋英布被刘邦拉拢过去背叛了项羽下场可谓惨淡在刘邦连续击败韩信等大将后最终逼得英布不得不反抗然而最终英布的结局也不可谓不惨淡展现了刘邦与项羽之间的厚黑之争一般人难以企及。。在战争中英勇无比的英布作为项羽手下最能打的将领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令人深思同时也反映出历史的复杂多变和英雄人物的命运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