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历史上由流民拥立的皇帝
娱乐八卦 2025-08-04 19:21www.alimta.cn娱乐明星网
西晋末年,秦州和雍州连年遭受荒旱之灾,略阳、天水等六郡的氐族和汉人不堪其苦,被迫流徙至梁、益地区以寻求生存之路。这些流民带着希望与梦想,渴望在这片土地上安定下来,过上安稳的生活。现实却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时任益州刺史的罗尚对流民采取了高压政策,逼迫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离开益州。与此一些贪婪的官吏也趁机劫掠流民的财物,这使得流民们的生活更加艰难。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愤怒,生活的困境激发了他们反抗的决心。
公元301年,流民中的领袖、略阳氐族的李特等人,在了解了流民的怨怒和困境后,于绵竹地区聚集众人力图起义。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流民的命运。罗尚听闻流民起义的消息后,立刻派兵前往镇压。军却被李特带领的流民军打得大败。
军毕竟是正规军队,实力犹存。仅仅一年后,即303年二月,李特不幸战死。这一消息令流民军士气低落,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个人的离去而停止。在李特离世后,他的儿子李雄继领部众,继续领导流民军进行斗争。
303年十二月,李雄率领流民军攻入成都大城。他深知要想在蜀中立足,必须得到蜀中土著的支持。为此,他通过徐舆(初为罗尚参军,后投奔李雄)的游说,成功地获得了范长生的大力支持。范长生的支持为流民军在蜀中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李雄具有政治眼光,他善于借助各种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他的领导下,流民军逐渐壮大,为后续的蜀中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流民们的坚韧与勇气,也揭示了领导者的智慧与胆识。李特与李雄父子带领流民反抗压迫,追求生存的权利。他们的斗争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启示,也为我们展现了西晋末年社会动荡的真实面貌。
上一篇:李白的酒量真的很小?传说中的一杯啤酒就倒?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