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因公公一个举动上热搜 被港媒赞誉豪门中的一股清流
前几日,跳水界的璀璨明星郭晶晶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她以朴素的白衣黑裙,温婉和蔼的笑容,现身香港书展,为孩子们讲述故事。而她的丈夫霍启刚带着三个孩子坐在台下为她加油,就连公公霍震霆也亲临现场,以实际行动支持这位儿媳。
世人对豪门常有“深似海”的感叹。对于郭晶晶而言,自从她十年前踏入霍家这个豪门,就赢得了霍家上下所有人的尊重。她在媒体前被誉为“豪门中的一股清流”。
尽管外界对郭晶晶和霍家之间的联姻有所质疑,但她始终淡定回应:“豪门有很多个,世界冠军只有一个。”这种“我配得上”的自信与底气,让她收获了一段让所有女性都羡慕的幸福婚姻。
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困在自己营造的“围城”中,在恋人、工作和人际关系中挣扎。他们为何会陷入这种困境呢?很多人正深陷在不配得感中。
以不到30岁的小芳为例,她已经经历了三次失败的婚姻。她外表端庄、工作稳定、户籍优越,但在婚恋道路上却屡遭不幸。她遇到的结婚对象要么好吃懒做,要么喜欢酗酒,甚至有些出轨成性。她曾表示:“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遇到这样的人。”其实,她可能陷入了“不配得感”的漩涡,一方面不敢追求优秀的异性,觉得自己配不上;另一方面又不甘心接受不如自己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也有过类似的时刻。不敢追求高薪职位,认为自己做不到;不敢奢望新潮、时尚的事物,认为与自己无关。如果你曾有过这样的瞬间,那你可能也有着较强的“不配得感”。
心理学认为,“不配得感”源于“我不好”的自我概念。一旦这种负性的自我概念形成,就会保持内在一致性。换句话说,如果你给自己打40分,那么你只会选择性地关注与自己分数相匹配的事物,而对那些更好的事物产生“超出自我界限”的感受——也就是我配不上。
但我们需要明白,那40分只是我们给自己做出的负面评判,我们不应该被这种信念束缚。这种“我不好”的信念其实来源于早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和成长过程中的个人经历。
像郭晶晶一样,她虽然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在父母的教育下,她始终保持着独立自强的精神。父母给予她鼓励和支持,让她打从心底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这种强大的“配得感”让她在面对世俗的豪门大家时,能够保持淡定和自信。
反观阿娇,她在美女如云的娱乐圈中拥有盛世美颜,但她却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幼时的颠沛流离和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离自信越来越远。陈冠希事件后的打击更是让她觉得自己差劲极了,认为自己配不上好男人。这种不配得感导致她的情感之路愈发坎坷,甚至产生了不再结婚的想法。
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价值,打破“我不好”的自我概念。只有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人生。当我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后,才能摆脱不配得感的束缚,真正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德芬老师在其著作《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深刻指出:“我们自以为能够主宰生活、自由抉择,实际上却像是一台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这一见解揭示了人性的深层真相。
当我们深陷于一种不配得感时,会发现自己的人生仿佛陷入了一种无法逃脱的命运之中。这一切并非不可改变。从被“我不配得”的阴影笼罩,到坚信“我配得”,这是一个深刻的内心转变。
具体如何操作呢?我们需要觉察自我模式。不配得感的反应模式是阻止自己尝试,当这种感觉升起,勇气就会熄灭。我们要用觉察的心去识别它。当看到心仪的事物时,若脑中响起“算了吧”的声音,身体想要回避,这时要觉察身体和大脑的瞬间反应,知道这是“不配得感”在起作用。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我又掉入不配得感的陷阱了。”通过多次这样的尝试,就能逐渐走出旧有的模式,开启新的生活。
我们可以用赞美来转换批判与抱怨。人的大脑倾向于负面,我们需要主动去强化那些正向的体验。每当遇到被批判、抱怨的情况时,去赞美自己的改变。例如,工作没做好被责怪时,可以正面看待这次经历;遇到不被喜欢的情况时,可以多想想那些爱自己的人,看到自己尚未被发现的优点。当我们用正面的态度去看待一切,就会发现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不配得”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我们还未发现的“配得”。
我们可以多使用正向的肯定句。比如:“我做的事情都会成功”,“我的生活充满了爱与美好”,“我能够拥有自己想要的”等等。这些肯定句不是洗脑,而是正向的自我暗示。通过肯定句来强化我们的内在认同感,就像电脑编程一样,将“我配得上”的代码刻入生命之中。当我们将正向的体验一点点积累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我配得、我值得”的信念模式,旧有的“不配得感”模式就会慢慢被瓦解。
亲爱的朋友,你的存在绝非偶然,生命本身就拥有无上的价值。请相信,你一直很好。请卸下不够好的包袱,插上勇气的翅膀,去追寻那心中的理想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