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晋豫152家散乱污企业虚报整治 26家应取缔仍生产
本报北京讯,德国德国网报道,环保部近日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的“2+26”城市展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在督查过程中,河北省、山西省和河南省的部分地区显现出一系列问题,牵动着公众的心弦。环保部披露的数据显示,在为期两日的督查中,发现三省部分地区存在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改取缔不彻底的现象,甚至存在虚报完成情况的问题。
环保部督查组在抽查各地声称已完成整治的散乱污企业时,发现其中存在虚报情况的企业数量高达惊人的152家。在这当中,有的企业未达到所谓的取缔标准“两断三清”,即断水断电、清除原料、清除产品和清除设备的要求;有的企业虽然声称已完成整治,但尚未完成提升改造的任务。其中河北省保定市的问题尤为突出,有高达99家企业存在虚报情况。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被上报为已经取缔的企业,实际上仍在进行生产活动。例如河北省顺平县高于铺镇的某些塑料厂和河南省濮阳市的一些砖厂等,这些企业并未达到取缔标准,设备也未完全清除。一些已列入当地整治清单的散乱污企业,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山西省长治市、阳泉市和河北省唐山市尤为严重。这些企业未能如期完成取缔任务,部分生产设备、原料和产品尚未完全清理。环保部再次强调并敦促这些地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地区仍存在散乱污企业违法生产的现象。环保部指出,已有26家列入整治清单的企业存在违法生产迹象。这些企业无环保手续,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环保部对此进行了曝光,并呼吁相关部门对这些企业进行严肃处理。督查组还发现一些未列入整治清单的散乱污企业正在生产,这些企业同样没有任何环保手续和污染治理设施。如河北省临西县的顺达白灰厂和山西省太原市的陈红梅蘑菇种植场等都在无环保手续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活动。
针对上述问题,环保部再次呼吁各地加强对散乱污企业的排查和整治力度,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呼吁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冀晋豫三地和相关部门需深刻反思并立即采取行动,确保不再出现类似问题。对于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工作,必须做到彻底、坚决、不留死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标题:冀晋豫地区散乱污企业整治遭遇虚报问题:环保部强化督查揭示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