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山之秋 陕西铜川药王山的游记攻略
药王山:历史与医学的交汇圣地
药王山,位于陕西耀县城东1.5公里处,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地。因其在医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被民间尊称为“药王”,这座山也因此得名。药王山本名五台山,由五座山峦组成,山峦顶平如台,形状犹如五指。为了纪念这位医学大师,后人在此修建了寺庙、殿堂,并塑造了孙思邈的彩色塑像,立碑为记,使得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办理了旅游年票,得知明年7月到期。我计划前往药王山一竟。由于不熟悉路线,我经过了一番周折,最终通过搭乘客车成功抵达。
抵达后,我发现药王山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从唐朝末年以来,宋、元、明、清各朝都在此修建了庙宇,形成了寺庙林立、文物丰富的宝库。海拔812米的药王山,大殿位于北边的山腰上,远远望去,气势壮观迷人。
一进山门,我便被一根八角形的石柱吸引,石柱上刻着一些医学常识。沿着山路向上,沿途有着远古的木牌坊和栩栩如生的佛像雕刻。大殿高22米、宽24米、长57米,依山而立,犹如空中楼阁。大殿内的铁旗杆上有一副对联,赞颂了药王的医德和医术。
大殿中央靠山处,矗立着明代孙思邈的彩色塑像,高3米,白脸长须,身着便服,相貌温和端庄。塑像背后是俗称的药王洞,配殿内还有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等10位古代名医的彩色塑像。这些塑像都是孙思邈研究医学时尊崇的先师。
除了这些建筑和塑像,药王山还保留有金、元、明、清诸代的近200间建筑。碑林中保留有从北魏到唐代的各类造像碑石100余通,其中还有被称为北魏造像之始的《魏文朗造像碑》等珍贵文物。
继续向深山走去,可以看到关公庙的遗址。现仅存门前石刻一座,优美的线条雕刻出关平牵马的形象。马后面雕刻有松、柏、竹、蜜蜂与猴子等图案,寓意关公的成就和流芳百世。过了关公庙,就能欣赏到摩崖石刻的壮丽景色。
药王山不仅是医学的圣地,也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座建筑、每一块碑石、每一尊塑像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传承。药王山之旅,让我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