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爆发南中平定战时,曹魏东吴都没有选择偷
刘备在章武三年病危之际,将孤儿托付给丞相与尚书令,命二人辅佐其子。此时的蜀汉,经历了夷陵之战的惨败,国力大损,成为魏蜀吴中最弱小的一方。与此益州郡的豪强雍闓趁机策动叛乱,杀死了益州郡太守正昂,又把接任的太守张裔抓起来送往东吴。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诸葛亮发动了平定南中的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大军沿水路自成都快速到达僰道,而后分兵行动。虽然蜀汉国内空虚,但曹魏和东吴并未趁机偷袭。究其原因,主要是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蜀吴联盟和蜀汉的防御布局。
对于东吴来说,诸葛亮重新恢复了蜀吴联盟,使得孙权在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时候无法趁机偷袭。邓芝出使东吴成功恢复了蜀吴联盟,这也使得诸葛亮敢于亲自率军征讨南中的叛乱势力。如果没有这一前提,诸葛亮在处理南中叛乱上可能会有所顾忌。蜀汉也做好了防备东吴偷袭的准备,刘备一直留在白帝城驻守防备东吴进攻。永安都督的存在也加强了蜀汉的防御能力。
对于曹魏来说,诸葛亮南征之际也没有对其造成威胁。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曹魏想要消灭蜀汉必须拿下汉中。在公元219年汉中之战后,刘备设立了汉中都督并派遣魏延镇守汉中。魏延作为猛将一直镇守着汉中这一兵家必争之地,连夷陵之战也没有参加。在公元225年前后,曹魏的重心主要在荆州、江淮等地,没有充足的兵力攻打汉中。因此诸葛亮可以放心南征孟获等反叛势力。
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成功平定南中叛乱并成功抵御魏吴两国的进攻,一方面得益于他巧妙的战略布局和外交手段,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蜀汉内部的团结和防御体系的完备。这一切都为诸葛亮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诸葛亮继续致力于发展蜀汉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公元225年的曹魏,想要趁机进攻蜀汉并非易事。三国末年的战场,风云变幻,调动数万甚至数十万大军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对于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的行动,却展现出惊人的效率和决断。
这一年五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跨过泸水,直指益州郡。大军克服重重困难,包括气候、地形和运输等问题,最终在味县以北追上了孟获的部队。一场激烈的战斗后,孟获的部队败北,他本人也被诸葛亮生擒。
随后,诸葛亮大军继续南下,与李恢的部队在味县会师。之后,蜀汉大军向西挺进,直抵滇池。令人瞩目的是,诸葛亮不仅在此地取得胜利,还分兵平定周边部落。这一切都是在225年秋之前完成的,整个战役的结束,仅用了半年时间,诸葛亮便基本平定了孟获等人的反叛。
这场迅速而成功的战役,让曹魏和东吴无法找到偷袭蜀汉的机会。更为关键的是,由于曹魏和东吴彼此视为主要对手,他们更无可能联手对蜀汉发起进攻。诸葛亮的才智与决策,不仅为蜀汉赢得了宝贵的稳定时期,也成功地阻止了曹魏和东吴的侵袭。
这场南中之战,不仅是蜀汉的一场重要胜利,更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次精彩篇章。诸葛亮的智谋与胆识,使得蜀汉能够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稳固自身地位,展现出一代名相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