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发起了猛烈进攻,结果换来了无情碾压,落
在1939年的历史长河中,日本关东军的野心犹如狂风巨浪般汹涌澎湃。他们对库页岛和蒙古的扩张欲望强烈至极,于是在蒙古诺门罕地区向苏联发起了猛烈进攻。尽管日本在战前曾高喊要重演1904年日俄战争的辉煌,但命运女神似乎并未眷顾他们。苏联的钢铁洪流无情地碾压了日本的骄傲,使其落败惨败。这场战斗是日本决策层清醒认识到自身陆军与苏联存在巨大差距的关键时刻。关于北进还是南下的争论也由此画上了句号。日本选择了全力南下,他们认为自己的一流海军足以支撑这一战略。
与此新兴强国美国也带着所谓的“天命论”来到了太平洋西岸。他们试图以菲律宾为支点,控制整个东南亚地区,建立属于美国的太平洋霸权。当日本决定南下东南亚时,美国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因为这似乎是在自己的碗里抢肉吃。美国在对待日本侵略他国的问题上变得强硬起来。他们加大了对中国的援助,大量美国物资通过贸易的形式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成为了中国抗战的重要支撑力量。
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美国总统决定终止《日美商业条约》,限制美日之间的贸易规模,甚至举起经济制裁的大锤挥向日本。由于当时日本铁矿和石油的来源主要依赖美国,这使得日本在经济压力下开始动摇与美国的对抗决心。他们开始筹备与美国和谈。随着德国在欧洲的迅速崛起,日本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巨变。
在1940年,德国几乎席卷了整个西欧,除了苦苦支撑的英国外,所有西欧国家都屈服于德国的铁蹄之下。世界格局似乎正在发生变化,德国及其盟友意大利似乎正在主导世界。这使得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开始兴奋起来。他们认为,如果与日本未来的世界霸主德国交好,那么在美日争霸中,赢家必定是日本。
于是,在1940年9月,日本正式与德国、意大利签署了《同盟条约》。同月,日本威逼法国同意其在印度北部驻军,正式向美国展示了其拿下东南亚的决心。面对日本的嚣张气焰,罗斯福当即下令对出口日本的钢铁、石油进行严格限制。日本并没有退缩。他们在印度南部驻军的要求进一步体现了其控制东南亚的野心。作为反击,美国在7月26日冻结了日本在美资产,并禁止对其出口钢铁、石油等战备物资。
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误以为美国在对日本进行经济宣战。于是他们开始制定计划,南下盛产石油的东印度群岛作战,希望通过武力解决石油自给自足问题。而美国方面也不甘示弱,将太平洋防卫计划升级为“狗计划”,大批士兵和武器开始沿菲律宾和夏威夷布防。美日双方似乎已准备好在东南亚一决雌雄。
最终,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序幕拉开。而在战争结束时,日本在尝下两颗原的苦果后无奈投降。他们曾认为未来世界的主宰是德国但在战争结束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场战争让日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成为了唯一遭受原攻击的国家彻底输掉了整个战争的裤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