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规定车辆“左驾右行”
在中国,行车习惯的形成源远流长。人们普遍遵循车辆靠右行驶的规则,这一习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于车辆靠右行驶时,驾驶员的左侧更容易观察到前后左右的来往车辆,因此方向盘通常设在车辆的左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左驾右行”。
这一规则并非凭空而来。早在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时期,车辆靠右行的交通规则初见端倪,后来逐渐被欧洲许多国家和中国等国家采纳。英国、日本以及大多数亚洲国家却实行车辆靠左行驶的规则。在这些国家,方向盘被设在汽车的右侧。
实际上,“左驾右行”制度在我国并非一成不变。从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期间,中国的车辆行驶规则经历了混乱的局面。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和通商口岸的开放,英国的车辆左行制开始传入中国。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力车的左行制度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列强割据、租界林立的背景下,各种左驾右行、右驾左行的汽车在中国横行,混乱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
终于,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盟军遗留下大批左驾右行的汽车,人们对侵华的左行制深感反感。交通部门制定了“中国境内车辆靠右行驶”的法定规则,实现了全国统一的行车方向。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左驾右行的制度得以延续。
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驾驶车辆必须遵守右侧通行”的原则。这一规定反映了我们对行车安全的重视和保障。
在一些地区如香港、英国、日本等,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选择了相反的规定,实行车辆靠左行驶的规则。在这些地区,驾驶员的位置设在车辆的右边。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对行车安全的不同理解和适应方式。无论如何,无论在哪个地区驾驶,我们都应该遵守当地的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